编者按12月25日,“德耀崤函——第七届三门峡市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在三门峡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行,15名道德模范受到隆重表彰。为集中展示我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丰硕成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本报今日聚焦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与广大读者体味那一份别样的感动。
★诚实守信模范
邢春霞
邢春霞,灵宝市玉瑞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年,邢春霞带着多方筹措到的两万元资金,从西安牵回了三头奶牛,成立了灵宝市第一家奶牛场,开始了她的创业梦。
20年来,从东关奶牛场到灵宝市玉瑞乳业公司,再到灵宝市玉瑞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邢春霞的成功之路充满变数。然而,唯一不变的,是邢春霞的企业始终坚持生产安全、健康、营养、放心的乳制品,借助地理优势产品辐射三个省,邢春霞的产品质量从未出过问题。
年,在中国中小企业节上,玉瑞乳业荣获“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称号,年又获得“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年,万吨核桃深加工项目启动。年底,核桃油上市,成为灵宝市又一农产品深加工的特色产品。未来三到五年,邢春霞准备组建三至五个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山区农民实现小康梦。
张明云
八年前,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打工者;八年后,因为拍摄三门峡白天鹅、红腹锦鸡等鸟类作品,他不仅在省内外摄影界颇有名气,而且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他就是被人们誉为鸟王的张明云。
在“摄影谷”空间,张明云拍摄了1.4万多张绝大部分与鸟类有关的照片,那里的白天鹅虚实相间、美轮美奂;红腹锦鸡婆娑多姿、仪态万方……一个个人间精灵,惹人爱怜。
在全国最大的鸟类摄影专业网站“鸟网”,“三门峡生态”版块赫然在目,这是张明云个人出资元开设的。以鸟为媒,“三门峡生态”打开了一扇宣传三门峡的美丽之窗。
几年来,张明云先后拍摄了包括白天鹅、红腹锦鸡在内的多种野生鸟类,以至于一听到鸟叫,他就知道是什么鸟,成了名副其实的“鸟王”。
★见义勇为模范
王志民
王志民,渑池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合同制法警,他多年如一日,心系百姓,助人为乐,被群众誉为“活雷锋”。
十八年来,王志民一直帮老家——果园乡赵庄村秦寨六组的村民换压岁钱。每年春节前夕,他都要辗转数家银行,换够村民们需要的5元到元不等的新钱,挨家挨户给村民兑换,数额从最初的2万元增加到去年的4万多元。每次兑换,都从日出忙到日落,整整坚持了18年。
多年来,村里的事就是他的事,谁家的孩子结婚了,谁家的西瓜卖不了了,谁家的猪生病了……只要一个电话,王志民就会出现在他们身边,帮助村民解决急难。
对乡亲,王志民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陌生人,他也一样满怀热忱。年1月30日,农历大年三十,王志民与干警张华、赵军博执行公务返回途中,在耿村煤矿附近看到一辆电动车摔倒路旁,地上躺着一名男子。他急忙下车查看,并拨打“”急救电话。医院时,医生说:再晚十分钟,怕是危险了!此事引起社会广泛
★助人为乐模范
李宏锋
“爱心李哥”名叫李宏锋,今年46岁,是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的副会长。
年,李宏锋从渑池老家来到三门峡打拼,在市区东风市场附近开了一家移动营业厅。5年,李宏锋首次前往三门峡市社会福利院参与公益活动,萌生了以后经常帮助他们的想法。
7年,“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宣告成立,李宏锋和众多志愿者一起正式踏上公益之路。
每逢周日下午,李宏锋和志愿者们都会带着提前采购好的生活用品来到福利院做义工,为孩子们洗澡、喂饭、做康复训练。帮扶孤残、慰问农民工、
此外,李宏锋还身兼三门峡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在年9月10日的全城献血、挽救重伤患者的活动中,他带领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有人为伤员献血。
七年来,李宏锋做义工近0个小时,个人捐款捐物价值10万余元。他带领爱心之家的志愿者累计做志愿公益活动8.8万小时,捐款捐物达万元,救助了十几名患重病孩子,筹集治疗资金83.62万元,并在山区12所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屋,帮扶救助困难弱势群体人。
李鸿坤
在三门峡市一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中国好同桌”李鸿坤,他连续十年帮助身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朋友,背他上学,帮他学习,照顾他在学校的生活,用稚嫩的脊背撑起了残疾同桌的读书梦。
由于两人的父母是同事,李鸿坤和刘同宇从小就在一起玩耍,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同班同学。上小学一年级时,刘同宇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小学三年级时,小同宇就开始了轮椅上的生活,从此,刘同宇的母亲刘秋兰每天都要背着儿子上下楼。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同宇的体重也逐年增加,母亲背儿子上下楼更难了。这时,李鸿坤自告奋勇,承担起背刘同宇每天上下学校楼梯的任务,小学四年,高中三年,李鸿坤就这么坚持背了刘同宇7年。
年,刘同宇和李鸿坤双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为了和李鸿坤一起学习,刘同宇跟母亲商量放弃进入宏志班的机会,转入普通班。班主任得知情况后,立即将两人安排为同桌。
年,刘同宇以异于常人的毅力考上洛阳师范学院,李鸿坤也被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录取。
张巧娥
今年50多岁的张巧娥,年不幸患上癌症,由于坚强乐观的性格,医院唯一一个没做大手术而顽强活下来的人癌症患者。
提前出院后,张巧娥组织了一场由病友们参加的“如何与癌魔做斗争”的讲述会。讲述会上,她说:“我是一个被医生判了死刑的人,由于我的坚强,我战胜了可怕的癌魔,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热爱生活,我要在有生之年多为社会做些什么!”
从此,她许下仁爱承诺,并身体力行,足迹遍及福利院、救助站、军营哨所,她利用自己会做针线活的特长,为小孩子送去自己剪裁的衣服;看见公交车司机坐垫破旧,她动手用旧衣服做出了上百套舒适的坐垫,亲手交给公交车司机;在严寒的冬天,她把自制的几百双鞋垫和棉衣送到建筑工地农民工手中,农民工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三年来,张巧娥就是这样立志奉献社会,承诺帮助别人,这让她收获良多,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人加入其中,她的爱心团队一直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敬业奉献模范
刘安璋
刘安璋,陕县人,生前历任陕县文化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教育局局长等职。毕生奉献文化事业,被称作“最美基层文化人”。
刘安璋开办了中专蒲剧戏校,振兴了陕县蒲剧团。在年举行的山西省振兴蒲剧团调演中,陕县蒲剧团创作的现代戏《县长的家政》和《山婶学车》,一举夺得包括金、银奖在内的七项大奖。在此后的三门峡市和河南省戏曲大赛中,《黄土地红苹果》《崤山关》等连连获得金奖、一等奖。至今,陕县蒲剧团仍是河南省最具实力的县级剧团之一。
刘安璋在任陕县教育局局长时,拒绝了关系很好的原部门领导把一个亲戚安排到教育部门的要求,而把一个年近五旬、身患疾病的老教师从乡下调回了县城,受到大家一致称道。
退休后的刘安璋,出任第二届《陕县志》主编。多个日日夜夜,0多万字的原始资料,经酷暑、历寒冬,一部精美的《陕县志》脱颖而出,喜获河南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国家总部精品嘉奖第一名。
作为全国青年创作积极分子代表,年,刘安璋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年,被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称为“最美基层文化人”。
王玉国
浴血南疆战场;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开创并做强三门峡保安事业……王玉国,用短暂的57岁人生谱写了一曲守卫国家和人民的华美乐章。
在部队时,他勤学苦练,政治上可靠,军事技能过硬,受到提拔,并义无反顾地走上南疆战场。
在刑警队工作时,为了破获案件,他经常和战友一起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侦查和潜伏。
从事保安工作以来,他勇于创新,大力拓展保安服务项目,将单一的人防服务发展成为集人力守护、物业服务、武装押运、技术防范、产品研发等为一体的经营服务模式,受到省内乃至国内同行的
正当公司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向着打造保安集团的宏伟目标迈进时,积劳成疾让这个坚强的汉子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岗位和所挚爱的事业。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短暂的人生岁月里,王玉国用信念、人格和情操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退伍老兵、一名人民警察、一名保安管理者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壮丽诗篇。
夏明云
“一年种得两亩田,不够吃也没啥穿。”这曾是卢氏县狮子坪乡毛河村的真实写照。然而,在村支书夏明云的带领下,毛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村先后获得了省、市、县三级“五个好党支部”、省级“生态村”等多项荣誉称号。短短几年间,毛河村从一个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毛河村长期以来只有一条简易的沙石路,为改变交通现状,夏明云制规划、跑项目、筹资金,在各级领导和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毛河村入村、出境、村级联网和通组入户道路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截至年底,毛河村共修通入村道路15公里,出境公路3公里,村级联网公路6.3公里,村组公路4.3公里,入户道路5公里,共计33.6公里。
毛河村山大林深,群众居住分散,不少深山独户居民仍旧居住着土坯房、瓦房,甚至是危房,夏明云先后争取扶贫搬迁、危房改建、灾房重建等项目资金余万元,共投入建设资金0余万元,搬迁改建重建户,占全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夏明云开始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他带领群众搞大鲵养殖,筹建农民股份制毛河烧酒厂,开发建设毛河红豆杉生态景区,引导村民走向小康之路。
杨建儒
杨建儒,灵宝市焦村镇杨家村原党支部书记,他先后获得了“全国食用菌行业5年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农民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年,苹果价格低迷,苹果产业受到重创,灵宝市号召农民发展食用菌。
年,杨建儒拿出全部积蓄率先栽培香菇,几年后,成为食用菌栽培的行家,并经过多年无数次的实验,研制出适宜苹果树枝做袋料的高产菌种“灵仙1号”。
杨建儒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注册成立灵宝市灵仙菌业有限公司,建成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示范基地,填补寒冬不出菇的空白.
年,灵仙公司产值达到万元,生产的“灵珍”系列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远销西安、郑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并出口日本、美国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杨建儒的带动下,杨家村户有户人家从事食用菌栽培,种植食用菌的农户人均年收入都在1.1万元以上。
如今的灵宝塬上,村村都有香菇大棚,年,灵宝市夏季食用菌达到万袋,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食用菌成为灵宝市农民增收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
尹淑玲
尹淑玲,三门峡银行文博城支行行长,三门峡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副会长。
到三门峡银行工作之前,尹淑玲已经是一家星级酒店的营销经理,怀着对金融服务行业朴素的热爱,她转了行。从业以来,她从最基本的点钞功学起,一步步干到了支行行长的位置。
服从安排、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是尹淑玲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职业信条。年1月,由于工作需要,三门峡银行将她由永兴支行调到文明中路支行工作。业绩排行倒数第一的烂摊子,在尹淑玲及其员工的多方努力下,迅速扭转局面,不仅圆满完成了业绩任务,还超出多万元,一举在全行名列前茅。
对岗位的热爱和银行的社会责任,让尹淑玲越来越多地
爱心饱含温暖,真情总有回报。截至目前,三门峡银行文博城支行“爱心慈善银行”存款基数达到3.18亿元,连续两年保持全行第一。尹淑玲和她的团队从办公经费中共捐入爱心基金4.51万元。
周正茂
周正茂,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审判员、副庭长。
周正茂到法院工作十几年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全力做好司法工作,依法公正审理各类案件,用耐心、细心、责任心维护着公平正义。
在办理一起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时,周正茂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化解了当事人的矛盾冲突,平息了群众的激动情绪,使案件得到圆满解决;一起涉及传销组织17名被告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复杂案件,通过他的辛勤工作得到妥善处理。
周正茂在办理这些案件的同时,内心正承受着另一份巨大的压力和痛苦。年7月,他7岁的女儿被查出患了骨癌,他一边给孩子治病一边坚持工作。年下半年,孩子病情恶化回到家,医院和家里,买药、送检、取化验单、拉氧气瓶,照顾病魔缠身的孩子,晚上偷偷到办公室熬夜加班干工作。
安葬好孩子的第三天,他就出现在了单位,开始加班加点的工作。
周正茂用忘我的工作擎起了公平正义的天平,用平凡的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无言的奉献诠释了人民法官的坚强和担当,用博大的爱心呈现了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
★孝老爱亲模范
李书珍
李书珍,原渑池县建方水泥厂退休职工,一场意外事故使年轻的丈夫成为植物人,面对命运的磨难,善良的李书珍选择了不离不弃,十年的风风雨雨,四千个日日夜夜,她默默坚守着对丈夫的爱,无怨无悔地照顾着植物人丈夫。
年,经人介绍,李书珍认识了县水泥厂职工卢海峰,两人很快步入婚姻殿堂。4年的一天,丈夫在检修厂内设备时从管道上摔下来,成了植物人。
经过短暂考虑后,李书珍选择留下来。为了使丈夫得到更好的治疗,她跑前跑后,与厂方协商,筹备医疗费。刚开始,丈夫没有任何知觉,每两小时需翻一次身,每天需七八次注射饮食,大小便失禁,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她,一天下来,李书珍常累得腰酸背痛,喘不过气。
为了使丈夫康复,她搜遍植物人康复护理知识资料,遍访植物人家庭寻求护理经验方法,认真学习,细心揣摩,学着每天给丈夫按摩。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丈夫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眼睛慢慢地睁开了,也能张口吃饭了,比先前有了较大好转,这些在外人眼里看来毫无意义的举动,却给她带来了无声的动力。
张爱香
张爱香,义马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职工。二十多年来,张爱香无怨无悔地履行着做儿媳、做妻子、做母亲的全部责任,倾力抚养孩子,细心呵护公婆,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媳典范。
多年来,张爱香伺候病中的公公吃药,陪他说话宽心,为给公公治病四处奔走寻医问药,比亲生女儿还孝顺。通过多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公公的精神状况一天比一天好,病情也一年比一年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家人的陪同下还能做些轻微的体力活。
谁知好景不长,年1月,婆婆又因肾结石严重积水,住院进行手术治疗。6个月后,婆婆出现术后并发症,腹部紧坠不能行走自理。年,多病的婆婆又患上胃底部间质瘤,需要再做手术。
从此,张爱香伺候完公公便是婆婆,下班一进家门,就没有闲的时候,然而她无怨无悔。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二十三年,多个日日夜夜,张爱香用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久病床前的孝子对父母的情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历久弥真的人间佳话,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张吉瑞
十年如一日,不辞辛劳服侍瘫痪在床的母亲,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父亲,尽心竭力养育学有所成的妹妹,张吉瑞用无私的付出在单位、同事、乡邻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4年5月5日,张吉瑞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父亲在济源打工的时候突发脑溢血,医院救治,落下了半身不遂,成了残疾人。张吉瑞的天塌了。
一个月后,医院为父亲拿药的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在地,造成外伤性脑淤血,终身瘫痪在床。
一个多月内,家中连遭横祸,父母生活都不能自理,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当时只有22岁的张吉瑞身上,他告诉自己,必须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当时妹妹正上高中,为不耽误妹妹上学,张吉瑞接受父亲原单位安排,到食品公司办公室上班。几年后,妹妹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参加工作,张吉瑞倍感欣慰。
十年来,在伺候父母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有时候瘫痪在床的母亲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性情暴躁,而张吉瑞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哄老人开心。
如今的张吉瑞仍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依然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爱的天空。
策划:李影梁有才
编辑:徐伟师宝华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