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灵宝旅游
灵宝房产
灵宝天气
灵宝新闻
灵宝特产
灵宝招聘

悦读一本值得

《大象影志:我的诗篇》

(吴晓波、汪涵、吴小莉、崔永元、许知远、窦文涛、杨炼、史航、周浩等推荐,囊括剧本、幕后、评论的经典影志系列,同名纪录电影荣膺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爵奖)

《大象影志:我的诗篇》

编著:秦晓宇

出版: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1月

定价:49.00

点击上图进入网店购买,优惠价36.8元

在线试读

陈年喜年除夕夜生于陕西丹凤一个小山村,于是被父亲取了这个名字。从年起,他做了15年巷道爆破工,走遍了荒山野岭、不毛之地。当我从他的博客上读到《炸裂志》《意思》等一批取材于他的爆破工生涯的作品时,那种阅读体验真的像炸裂一样,强烈地冲击着我。细细读完年喜所有博文之后,我打电话对飞跃说,我发现了《我的诗篇》的第一主人公,虽然我不知道他身在何方。

我低估了找到他的难度。矿山爆破这一行,哪有活儿去哪,干完了就奔赴另一处矿山,萍踪无定,去的又是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蛮荒之地。我给他的博客发了好多私信全没回音,他的博客是交给一个朋友打理的,他一两个月上次网,把作品发给朋友;那个朋友一般也联系不上他,而且出于某种奇怪的心理不愿帮忙。三个月后我才跟他通了第一个电话,他说最近在河南灵宝的枪马矿,估计待不了多久就会换地方。我说你明天无论如何保持手机信号畅通,我来灵宝跟你面谈。

我跟年喜一见如故。他很符合我对一部工人诗歌电影男主人公的想象,身材高大,一张脸浓眉凤目,棱角分明,粗犷硬朗又不失儒雅。他的声带长年被粉尘刺激,说话有些沙哑,一听便久历风霜。年喜说拍摄的事须征得二矿主同意。他所在的矿山属于灵宝黄金公司,但经营权承包给了浙江一个矿老板。国企拥有矿山资源,却不愿养工人,那样意味着不间断的工资、医疗养老费用和可能的事故责任。所以它会全权委托民营公司采矿,工人就算出了什么事,也与它无关。这种国企、民企和农民工之间的分包关系,类似苹果公司与富士康及其工人之间的权益关系。

当晚我去见了二矿主,也见到了灵宝黄金公司驻枪马矿负责人。表明来意后,对方还算客气,说这是好事,应该支持,只是他们不能自作主张,让我跟上级公司联系。我没多想,一边请央视的朋友疏通关系,一边走走看看,构思拍摄计划。这是个比较大的金矿,夜里还在出矿,电力机车的驾驶员用一根接触线接通火线,啪啪地发出电火花,在矿洞里进进出出,运出工人和矿石。而山水就是车间,迥异于古今山水诗所描绘的意境。

我就在年喜宿舍住下了,他四弟也是爆破工,出工回来,浑身石沫子,拿个脸盆接热水洗澡,他说他有尘肺病,总咳嗽。我跟年喜聊了很多。他这样的农民工诗人,很像古典中国的游民知识分子,离开乡土,外出讨生活,溷迹下层,跌宕于世情百态、江湖风浪。不同于普通游民,他们有种自觉的书写意识;不同于传统士大夫或现代知识分子,他们往往以后者不齿或不为的职业谋生,具有顽强的生命活力。在写作中,他们不大关心那些抽象玄远的命题,文字也不那么雅驯,但一种天涯沦落人的视角,加上复杂的人生阅历,使他们成为本雅明断言已经灭绝的那种“讲故事的人”,字里行间,有种贯通写作与人生的俗格之美。这种游民知识分子形象,是不久后拍年喜时我想重点刻画的。

年喜把在洞穴深处打眼爆破、处理岩石的工作场景第一次带入了诗歌;这既是大工业时代的经验,又是能唤起人类原始生存场景的经验——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山洞中度过漫漫长夜的,周围是黑暗、野兽、寒冷、疾病、死亡,他们一方面通过生产劳动,现实性地应对这个世界,同时又用文艺的方式象征性地做出应对。在我看来,陈年喜的写作回到了文学艺术最原始最珍贵的意义。而所谓工人诗歌,就是像年喜这样没有灰色收入的劳动者,不受制于权力和资本的纯粹表达,这表达关涉自我启蒙,关涉诗歌何为,关涉历史真相,关涉社会正义,我希望观众可以从《我的诗篇》中读到这“诗中之诗”。

十五年了,关于巷道爆破的经验,年喜无比丰富,生活却没多大改善,就像他艰难掘进的巷道,许多时候并没有出路。他写过一首《杨寨和杨在》,杨寨是一处金矿之名,杨在是协助他爆破的伙计,有一天“跑到了炸药的前面/跑成了一团雾”,这“雾”有爆破的现场感,又隐含着一个死亡的谜团。在这首诗中,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被不着痕迹地改写成:“东面的山坳里竖起了酒旗/而西坡的亡幡已不堪拥挤”。时代在变,农民的根本处境却没有变,贫富差距亦不变,这就是农民工诗歌中强烈的宿命感的由来,正如《杨寨和杨在》结尾所写:“雪没了,冬天还在。”

第二天上午,我先到一个制高点打电话,只有那儿有点信号,央视的朋友告诉我已经托人打了招呼。我挺高兴,回宿舍告诉年喜。正说着,二矿主领着七八个壮汉闯了进来,气势汹汹把我俩围住,不仅翻查我的手机和背包,还让年喜收拾东西走人。污言秽语,推推搡搡。形势的变化让我始料未及,昨天还客客气气的,今天就摆出黑社会的嘴脸,就算不允许拍摄也犯不着这样。事后我猜测,问题可能出在“央视”上,我们的拍摄被误以为媒体曝光,估计年喜也被当成卧底的记者了。矿上派人用一辆摩托一直把他遣送出河南地界;而我半天不能脱身,最后闹到警察局时,这些人依旧嚣张。

后来年喜去了灵宝一家民营的小矿,我们亲身体验到年喜工作的危险性,有一天拍摄,两块石头从斜上方的巷道坠落下来,就砸在我们身旁,制片人购买的保险险些派上用场。而年喜15年来,每天都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如标榜危险未免太矫情了,再说了,如果不到眼睛的火线上去拍摄,一部纪录片又怎能撷取到触动乃至震撼观众的素材?除了危险,爆破工身体受到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年喜操作风钻或水钻在岩石上打眼时,整个人几乎完全被粉尘笼罩,他却不戴面具,他说戴着面具汗水会蒙住眼睛,就没法干活了。所以干这一行的容易得尘肺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年喜没什么别的爱好,在寂寞的大山深处,工作之余就喜欢读书和写诗,与世隔绝的生活也让他专注于此。他有很多诗都是写给远方亲人的,比如这首《儿子》,结尾写道:

儿子

你清澈的眼波

看穿文字和数字

看穿金刚变形的伎俩

但还看不见那些人间的实景

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

又怕你真的看清

道尽了一个父亲左右为难的舐犊之情。在我看来这首诗也说出了工人诗歌一个总的特点,那就是绕过书本去揭示人间的实景,而这也是纪录片人的工作。

人间的实景可能残酷,也可能美好,我们在年喜家中就拍到了一幕美好的实景。年喜卧室有一个梳妆台,梳妆台上是一面心形的镜子,镜子前摆放着一个小小的相框,里面是他们的结婚照。年喜是年结婚的,结婚照不知什么时候被水浸泡过了,留下沧桑的痕迹。非常特别的是相框里还夹了一页日历,日期显示为年6月28日,那上面竟然有一首年喜写给新婚妻子的诗,题目叫《爱人》。年喜随口读了最后几句:

我水银一样纯净的爱人,

今夜,我马放南山,绕开死亡,

在白雪之上,

为你写下绝世的诗行。

然后他指着床头那方已经褪色的枕巾说,“那是我们结婚时的枕巾,也有17年了”。大银幕盛产爱情,美好得遥不可及,反而让人怀疑爱情,而此情此景让我们相信再贫贱的夫妻也有充满诗意的爱情。

年12月19日,我们结束了在年喜家乡的拍摄,临别前我郑重邀请年喜参加次年2月2日举行的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他满口答应。这个朗诵会将是几十年来全国各地的工人诗人第一次聚集在北京,面对公众朗诵自己的诗篇;它不仅是值得记录的文化事件,对于影片的创作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年喜这样一位重要的拍摄对象,更不能缺席了。

年1月26日,我发短信年喜没回,28日我给他打电话,明明是通的却无人接听,晚上再打就关机了,此后他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我意识到情况不妙,这不是信号问题,而是他出于某种原因不打算来参加活动了,又不好明说,于是干脆关机。如果不知道一个人身在哪座荒山,而他又压根不想被你联系到,你该如何联系上他并说服他来北京?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很绝望,但没放弃。我托西安在媒体工作的朋友,联系到年喜老家丹凤县的县委宣传部,电话又转到镇上,镇上转到村里,村长托人去了年喜家,打听到年喜大哥的电话,大哥又联系上同样做爆破工的四弟,而四弟刚好有跟年喜一起打工的一个老乡的电话。我把电话打过去,通了。年喜接到电话非常错愕,他告诉我他在秦岭一个叫“涧屿”的地方,现在大雪封山,他跟一干工友在山上等老板结账。经过一番劝说,年喜勉强答应来京,结果1月31日早晨,我接到年喜老乡手机发来的短信,说年喜一夜高烧,天不亮就去打针,来不了北京了。这明显是托辞,我把电话打过去,又劝说了很久,年喜终于答应下山。就这样,他徒步走了十八公里大雪茫茫的山路,到户县坐大巴去西安,又转高铁到北京,终于参加了工人诗会,还送我一颗用红豆杉打磨而成的珠子,以嘉奖我的执着。

年,年喜做了一个大手术,颈椎植入三块金属,再也干不了爆破工了。人到中年,一切却要从头开始。他后来的故事我们将在《我的诗篇》第二部《炸裂志》中继续讲述。

内容简介

《大象影志:我的诗篇》收入同名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的剧本、幕后和评论,全面展现影片《我的诗篇》构思和拍摄的前前后后,生动描绘了以许立志、陈年喜、吉克阿优为代表的打工诗人群体如何将悲欣交集的生命体验融入诗歌当中,在记录打工诗人创作及生活历程同时,深刻表达了创作者对现实的反思、对生命的关怀。

编辑推荐

吴晓波、汪涵、吴小莉、许知远、窦文涛、杨炼、史航、周浩等推荐,囊括剧本、幕后、评论的经典影志系列

深刻记录中国最有才华的工人诗人的生存状态

带领我们踏上美与感动的旅途

同名纪录电影荣膺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爵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诗人、导演、文艺评论家。著有《虚度》《夜饮》《长调》《七零诗话》等诗文集,及诗论专著《玉梯:当代中文诗叙论》。编有《马雁散文集》《新的一天:许立志诗集》《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典》《铁月亮——中国农民工诗选》(美国白松出版社),并与诗人杨炼、英国诗人W.N.Herbert共同主编当代中文诗选本《玉梯》(英国血斧出版社)。年获刘丽安诗歌奖,年应邀参加第44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年起连续三届担任足荣村方言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执导的纪录电影《我的诗篇》获得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爵奖、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年度最佳纪录片金红棉奖。另拍摄纪录片《方言电影》《炸裂志》。

作者简介

策划:总编室

供稿:三编室

编辑:xiahaitao

客至心常热文艺有好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baozx.com/lbfc/2608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