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郭氏宗亲联谊第三站:
华州区东赵乡李托村、郭村、瓦郭村;高塘镇郭家崖村、杮村、刘家斜村、腰村;东阳乡郭垚村、郭村;感谢各村宗长们的热情接待。
在渭南市华州区郭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郭军旗的发起下,针对渭南市各区县的郭氏宗亲进行联谊。今天,我们一行五人,先后拜访了华州区东赵乡李托村、郭村、瓦郭村;高塘镇郭家崖村、杮村、刘家斜村、腰村;东阳乡郭垚村、郭村的郭氏宗亲;所到的每个村庄,在我们表达来意后,均受到了当地郭氏宗亲的热情接待。以上每个村庄中,郭姓均占80%以上。我们也得到了关于郭姓的很多历史和故事。
华州区东赵乡郭村83岁郭仲孝宗长向我们介绍:郭村共有郭姓多人,大多数由瓦郭村迁徙到此,具体什么年代他不记不清了。
华州区东赵乡瓦郭村村书记郭润龙宗长向我们介绍说:瓦郭村现在有近三百郭氏宗亲,在这里已经有好多年了,具体什么时间他也不知道了,只记得小时候听老人们说:瓦郭村以前有一块石碑,上边记载着唐汾阳王子仪公的谱系,后来被人偷走了。石碑在时,商州腰市镇的郭氏宗亲每年清明节都要到瓦郭村来祭祖,后来石碑没了,也就没有人来了。
润龙宗长说:他还记得他们家的家谱,只记得有“丙”字辈,下来是“学”字辈,在多就不记得了,家谱在文革期间被毁,商州腰市镇的郭氏宗亲曾在民国期间来抄过家谱。
他还向我们说笑到:赤水镇也有个郭村,没有姓郭的,但是与郭姓也有渊源。郭村姓范的居多,下来是姓同的。所以老人们叫他“锅”“饭”“铜”;饭是锅里的,锅是铜做的。所以才有了郭村的“范”姓和“同”姓。
高塘镇郭家崖的77岁的郭大锁宗长、70岁的郭安民宗长向我们说道,他们村共有90户人家;其中70户都姓郭;大概有多人。以前我们村也有祠堂,前几年因为年久失修后坍塌被毁,家谱也是在文革期间被毁。以前的郭家崖是先有曹家沟后有郭家崖,是由于郭姓人口多,所以才改为郭家崖。两位宗长还清晰的记得,他们村的男丁每年的大年初一和清明节都要去祠堂祭祖。
后来我们找到了郭家崖村的村主任郭百锁宗长,他向我们介绍了郭家崖村的情况后,还向我们推荐了刘家斜村的郭文革宗长,说郭文革宗长对于郭氏家族的历史研究的比较深刻,在郭百锁宗长的亲自带领下,我们找到了郭文革宗长。
郭文革宗长向我们介绍说:据郭壕村神族子记载:柿村后窑郭氏由商州腰市镇郭壕村迁徙而来,郭壕村郭氏祖籍来自河南省灵宝县文乡镇黄天塬西董村,文乡郭氏的祖籍在陕西华县西马村,有据考证子仪公第六子嗳公是这一支的祖先,毫无疑问子仪公是柿村郭氏家族的先祖。
郭氏四门子祖先由柿村后窑迁来此地,明朝初期故地名十家院,当时有郭家兄弟四人,还有柿村后窑的另外分支现郭云会、郭进宝、郭宪民、还有田家、东家等十户人家。明代中后期由于刘北崖刘家在十家院西南方向开垦的土地较早,经当时十家院有一斜路,故改名为刘家斜村至今。
刘家斜村郭氏兄弟四人生于此地,最早住宅是现在的郭太隆中巷住宅。四门分支为:郭万寿等家为一分支,(据考为老大);郭太来等家为二分支(为老二);郭运良等家为三分支(为老三);郭百允等家为四分支(为老四)。
柿村的郭氏全支很多,遍布塬区,历经4、5百年的历史,郭姓大多出自柿村后窑。据当地老年人讲柿村后窑郭氏祖坟在新城堡南塬,民国时期刘家斜村郭氏每年清明节春节都祭奠那里的祖坟,祖坟名叫“柳树林”。刘家斜村郭氏老二分支“福顺和”的后裔郭林汉解放后还埋在“柳树林”坟园。
清朝中期以前郭姓人家都上柿村一个祠堂。到中期后逐渐分祠,刘家斜村四门建立郭氏祠堂。郭云会和郭中秋、郭宪民继续上柿村祠堂,马王庙由郭运良郭太来之祖捐地集资修建(原梁板上有记载)。郭家祠堂全国解放后分给郭运良和郭桃两家。说明是后世的传承所致。马王庙后做刘家斜村保管和饲养室,现在归集体所有,仅存的三间上殿也于去年新农村改造时被拆除。
从刘家斜四门子祖先至今大约经历了多年,柿村后窑郭氏的祖先现今经历了年的历史,我们祠堂留下半张的神族清楚的记载我都是子仪公的传人,目前那半张神族就在我的手中。(由于特殊原因我们今天没有见到神族)
以上是郭文革宗长编撰的郭氏家族史记。
东阳乡郭垚村70岁的郭莲宗长向我们介绍:郭垚村大概有多郭氏族人,具体什么时间迁来的她不清楚了,她还清楚的记得郭垚村村小学里的郭氏宗祠,里边有泥塑像四尊,但供的是谁她不知道,只知道每年大年初一村里的男丁都要去祠堂上香,祭祖;她们女人是不允许进入祠堂的。在她九岁时祠堂就被毁了建成了学校。
欢迎投稿:
什么是泛发型白癜风脸部白癜风是否可以治疗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