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文学的盛行,古典名著“同人”作品越来越多,使得很多人在对原著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直接代入网文设定。每个人有选择自己喜恶的权利,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不分出处的一概而论,个人以为不可取。比如说拿着《佛本是道》的原创情节去解读分析《封神演义》。
所以,网文也好,古典小说也罢,分析什么就要以什么为基准。下面我们就以《封神演义》为例,说一说与原著并不相符的普遍性观点。
三大教主并称“三清”众所周知,道家最高神祇是由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组成的三清。而在《封神演义》中,同样有元始天尊的出现,而他的大师兄老子,又名太上老君,正好对应道家的道德天尊(道德天尊的别名也是太上老君),于是乎至少九成人将《封神演义》中的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并称为“三清”。
可以预见作者或许真的是以三清为原型塑造的三大教主,但是偏偏在诛仙阵时出现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情节,讲的是诛仙阵大师兄老子教训小师弟通天,运用了功法“一气化三清”,幻化出太清、玉清、太清三位道人,对通天教主进行围殴,通天被震慑得无以复加,让老子趁机打了几扁拐。
实则这并不是什么无上神通,说白了就是个障眼法。所以《封神演义》中的三清非指老子、元始、通天三大教主,而是老子幻化出的三位道人。
诸圣之师与看门童子鸿钧道人,是《封神演义》原创神祇,地位奇高,一教传三友,教授出老子、元始、通天三位顶级大能。于是,他的身份地位被后来的网络作家越捧越高,不仅名号从鸿钧道人变成了鸿均老祖,连带着身份也从三大教主的老师变成了“诸圣之师”。
实则原著鸿钧出场时,接引、准提想要向其施礼,被鸿钧婉拒,这里说得清清楚楚,老子三兄弟是自己徒弟,跪拜在情理之中,而西方教的两位教主与自己并无师承关系,平辈论交即可。
最悲剧的是原著中的三界至尊昊天上帝,明明是一句话让三界齐动的无上天尊,竟被刻画成鸿钧的看门童子,还被无数人奉为原著理论,简直不要太惨。
三头六臂的哪吒、三只眼的杨戬以及孙悟空的前世“三头六臂”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形容词,很多人提到哪吒,除了莲花化身,最先想到的便是三头六臂。然而三头六臂是《西游记》中的哪吒,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三首八臂,故而民间常有“八臂哪吒”之说。
杨戬常被看作是《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其实两者有很大不同,只能说《封神》中的杨戬是许仲琳以《西游记》中的二郎神为原型改编创作的人物。但是他们两个确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两部书都没说过他们有三只眼,却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有。
至于孙悟空的前世是袁洪就更让人可发一笑了,袁洪死后被封作“四废星君”,在斗部任职,怎么可能转世成孙悟空。《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是不同作者的不同文学作品,并无什么传承关系,不应该硬扯在一起。
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这句话经常听人说起,还有人说陆压是鸿钧的师弟或者师叔再或者什么妖族太子……总之神秘的陆压都快被玩坏了。
实际就原著而言,陆压虽然来历神秘,实力强大,但最多不过与燃灯道人同一层次无法与各大教主相提并论。元始天尊命众门人站队时,陆压也仅仅是和十二仙、云中子他们两两相对。所以就原著而言,陆压的段位尚且不如阐教教主,何谈比肩鸿钧?
神秘、强大而又恐怖的蚊道人不太清楚蚊道人是哪部小说创作的人物,总之很多人都在说蚊道人将龟灵圣母吸成空壳,又吃了西方教三品莲台。但是原著清楚写明,做这些的是接引童子不慎误放出的一群蚊虫,并没有什么蚊道人。
当然了,如果抛开原著,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设定,但是用蚊道人来解读原著就不太合适了。
圣人之下的顶尖上仙被称作“准圣”准圣这个词在解读神话小说时出现率极高,将其当作划分诸仙实力档次的专属名称无可厚非,就像我们在做《三国演义》武评时常分为超一流、一流、准一流是一个道理,但是这样的设定并不是出自原著,并且只能出现在旁白才合理。
比较搞笑的是,现在一些网文在人物对话时都会带着这个词,比如云霄说:“吾乃云霄,堂堂准圣”,这就很奇怪了。要是代入到《三国演义》,就成了“吾乃常山赵子龙,超一流高手”“吾乃河间张俊乂,一流高手”,神马玩意啊。
另外,“圣人”一词的道理和“准圣”差不多,虽然在原著出现过,作者也确实称老子、元始天尊等为圣人,但是这仅仅是一种尊称,而非代表实力档次的专属名词,不然就无法解释姬昌也被称作圣人以及杨戬等七人肉身成圣。
番天印——半截不周山炼化的极品至宝老实说,这也是个人比较喜欢的网文设定。番天印的威力毋庸置疑,特别是在广成子手中时,那真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仅火灵圣母、金光圣母先后在番天印下殒命,连多宝道人、龟灵圣母在面对番天印时都无比狼狈,所以为番天印设计一个不错的出处是很不错的创意。
但还是那句话,不同文学作品有不同设定,分析哪个就按照哪个说,现在一说起番天印,评论一片不周山,让人颇为无语。
最后一位人皇——纣王殷寿这个理论不知道是哪来的,总之和《封神演义》毫无关系,书中不止一次称纣王为“天子”,甚至在最后封神榜大名单中写的都是“天喜星纣王天子”,可是偏偏无数网友对“纣王之后无人皇”极度热衷,引经据典,这通分析,惋惜感叹跃然纸上,可怜了原著党,从头到尾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
封神第一大杀器——“道友请留步”如果我说原著没有这句话一定会受到无数反驳,素质差点的跳脚骂娘都有可能,但没有就是没有,多数声音有时候不代表是正确的。所以很多人说的“《封神演义》第一大杀器是申公豹的道友请留步”,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其实不仅仅是这句话,多数人对申公豹整个人都存在认知误解,在原著中申公豹的笔墨并不多,终其一生也没去过朝歌,没见过纣王和妲己,更不可能是殷商国师。
说这些不是否定现代文学。客观讲,很多现代神话网文无论文笔还是内容的可读性比《封神演义》都不遑多让。但还是那句话,混搭解读不可取,因为这会给没看过原著的朋友造成认知误解。很多人说一个小说那么认真干嘛?我觉得存在即合理,小说有小说的价值,历史有历史的意义,本就是两个无法对比的领域,看不上远离就好,没必要貌似高高在上的俯视一切,因为那样一点也不显得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