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灵宝旅游
灵宝房产
灵宝天气
灵宝新闻
灵宝特产
灵宝招聘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山西省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方案的通知

晋政办发〔〕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年3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西省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号,以下简称《条例》)、《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晋政办发〔〕号),做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年,全省发生规模以上地质灾害3起,因灾受伤1人,无人员死亡;财产损失55万元,同比减少64.4%(年财产损失.3万元)。按类型与灾情等级划分:崩塌2起,地面塌陷1起,均属小型;按行政区域划分:太原市发生2起,晋城市发生1起;按季节划分:春季冻融期发生1起,主汛期发生2起。

二、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年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

截至年底,全省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处,按规模划分:特大型36处,大型处,中型处,小型处;按灾种划分:崩塌处,滑坡处,泥石流处,不稳定斜坡、采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处。我省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46.9%,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11.1%。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的基本形势难以扭转。

(二)全省降水量时空分布预测情况。

预计年度全省年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多,季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春季,与常年同期相比,朔州市西部、忻州市西部、吕梁市东南部、晋中市南部、长治市、晋城市、临汾市、运城市大部偏多1~2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1~2成;季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1℃。夏季,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太原市大部、吕梁市北部、临汾市南部、运城市偏少1~2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1~2成;季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低0~1℃。秋季,与常年同期相比,大同市北部、朔州市大部、忻州市西部偏少1~2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1~2成;季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1℃。

(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影响因素。

全省现有矿山采空区面积超过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超过平方公里,矿山开采破坏村庄超过个,易引发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年我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29项,包括续做项目8项,分别为:太原晋中过境道路连接线路网工程、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工程、太原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太原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磁浮Z3线项目、新建中南铁路山煤国际蒲县专用线项目、新建朔州民用机场项目、晋城民用机场项目;新建项目21项,主要包括:国道线长治过境段公路工程、霍永高速公路永和至永和关段、神池至岢岚高速公路、国道和线阳泉市绕城改线工程、阳城至蟒河高速公路工程、运城至灵宝高速公路运宝黄河大桥工程、晋蒙黄河大桥工程、涝洰河生态建设跨河桥梁及道路工程、晋中市综合通道建设工程PPP项目、山西焦煤汾西荣欣矿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项目、新建长子南铁路集运站专用线项目、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蒙西华中铁路(山西段)、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新建大同至张家口高速铁路、新建太原至焦作铁路。这些铁路、公路、机场、大桥项目中多位于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工程建设将形成大规模的挖填方边坡,造成大量弃土弃渣,可能引发和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晋西、晋西南黄土高原中的部分县(区),尤其是柳林、离石、永和、石楼、吉县等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沟谷中大量切坡、填沟造地、开发建设的活动将有所增加,易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隐患点,增加防治难度。

初步预测,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可能较年增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可能较年有所加重。若在人口集中居住、威胁严重的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会很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三、年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一)晋西黄土高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河曲、保德、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的全部区域,偏关、五寨、岢岚、兴县、临县、吕梁市离石区、中阳、隰县、蒲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37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区,下部煤层属山西河东煤田,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空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国道、国道、离柳高速公路、孝柳铁路及其他县乡道路周围的小规模黄土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该区域内以吕梁市离石区、永和县、石楼县、隰县等为代表的有高陡边坡分布的城市人口集中居住区、城乡结合部位人口集中分布区易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应重点防范。

(二)大同平朔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大同市新荣区、大同市南郊区、左云、怀仁、山阴、平鲁区、朔城区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中低山、黄土丘陵,区内矿业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大同—岢岚铁路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三)宁武、轩岗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宁武、原平等县(市)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内矿业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北同蒲铁路、宁武—五台铁路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四)岚县—静乐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岚县、静乐、娄烦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内矿业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太古岚铁路、国道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五)太原西山—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太原市古交、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交城、汾阳、孝义、交口、介休、灵石、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71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属吕梁山东麓中低山,采煤活动强烈,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太古公路、太汾高速公路、大运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南同蒲铁路、太古岚铁路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六)太原东山—阳泉—潞安—晋城—沁水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太原市杏花岭区、寿阳、盂县、阳泉市郊区、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武乡、襄垣、屯留、潞城、长治县、高平、陵川、晋城、阳城、沁水等县(市、区)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该区为沁水煤田(盆地)北、东、西三翼浅埋部分,地貌形态为中低山区及山间盆地,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国道、太旧高速公路、国道、晋侯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太焦铁路、石太铁路、阳泉—长治铁路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七)沁源矿区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介休、平遥、沁源、古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该区为沁水煤田的西部浅埋区,地貌类型属中低山区及部分盆地平原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地裂缝和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国道、国道及县乡道路周围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八)襄汾塔儿山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襄汾、浮山、翼城等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属中山区、黄土丘陵及台塬区,矿业活动以铁矿开采为主,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县乡道路周围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

(九)中条山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该区行政范围包括垣曲、闻喜、夏县、永济、芮城等县(市)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及盐湖盆地,铜矿开采活动比较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国道、运三高速公路、芮城—平陆—垣曲等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构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

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以《条例》和《实施意见》为依据,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履责、依法决策,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持属地管理,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常态工作贯彻全年,及时印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召开本地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加快推动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市、县、乡、村及有关单位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汛前发放“两书两卡”,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到灾情、险情大的高危隐患点督导检查。各地、各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重视不够、落实不力、措施不严、制度不全、基础不实,发生灾害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条例》和《实施意见》要求,明确职能分工,细化目标责任,强化阵地意识,依法依规做好矿山开采场地、交通干线、水利设施、输油(气)管线、城乡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移民搬迁工程等各类民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选址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止搬迁新址再次遭受地质灾害威胁。

全面做好群测群防。各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建设,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为保持监测人员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市、县政府要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购买生命商业保险,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线监测人员发放监测补助,落实村级基层工作人员经费,为隐患点配备基本的监测预警设备,加大基层监测人员的科技监测能力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群测群防队伍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

(二)加强重点时期防范工作。

切实







































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北京中科中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baozx.com/lbfc/2050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