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慕容洞唐
人们常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隱、杜牧称为“小李杜”。却不知,“李杜”这个说法最早来源于李冲,而且和西北第一城武威息息相关。《魏书》记载,世宗诏王肃曰:“杜预葬于首阳,司空李冲葬于覆舟,忠义结于二世,英蕙符于李杜,宜葬于预、冲两坟之间”
(西晋)杜预文武双全,智谋渊博,擅长洞识乱象。(北魏)李冲谦虚自牧,容貌甚伟,百官听于冢宰。这所谓的“大李杜”其实特指李冲、杜预。
说起武威杜氏,就不得不说凉州刺史张轨。永嘉五年,匈奴兵攻陷晋都洛阳,俘虏晋怀帝。杜耽避乱前凉武威郡姑臧,为凉州军司,杜耽是武威郡杜氏始祖。《宋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二十五》记载:“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高祖预,晋征南将军。曾祖耽,避难河西,因仕张氏。”
其实杜氏还是司马氏的亲戚。司马懿的长女西晋南阳公主,嫁颍川荀彧孙荀霬,次女高陆公主嫁西晋名将杜预(司马昭、司马师等司马兄弟成了杜预的小舅子,司马炎的舅舅)。
笔者考证:杜预的三子杜耽、四子杜尹,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牧的先祖。杜耽曾担任凉州军司,受张轨庇护。杜尹担任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太守,所以举家迁去了河南。
现在的河南洛阳偃师,还保存有杜预墓碑,书“晋当阳侯杜预之墓”。
▲来凉州避难的士族(图片来源: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拍摄:契苾小优)
为什么笔者会一遍又一遍提及?因为在西晋末年各地诸侯混战,只有张轨一人依旧忠于西晋司马家。杜氏避难凉州,得以保全性命。可以说:没有张轨的庇护,就唐代诗人杜甫、杜牧。
前凉士族人数众多,其中不乏著姓,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本文作者简介:慕容洞唐,别名契苾小优,字优,原名冯洞唐。祖籍洛阳,源于赵郡。致力于凉州文化和洛阳文化的知识可视化(knowledgevisualization),主张将《凉州词》、前凉王陵、铜奔马“IP私有化”。*笔者才疏学浅,如有遗漏错误还请各位同仁同学指正。
*笔者后记:「慕容洞唐整理凉史」愿意贡献自己的智力,来帮助短视频从业者提供关于「凉州文化」「武威文化」的短视频文案、脚本,如有意向合作。请留言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