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蟠桃乃是延寿功效最强的三界至宝。那么蟠桃是从哪里来的呢?
来看原著第五回,作者用一大段诗句来介绍蟠桃,其中最后一句:
不是玄都凡俗种,瑶池王母自栽培。
原来蟠桃是王母自己种植栽培的,也就是说,只有王母掌握着种植蟠桃的独家秘方。那这位王母在西游世界中是什么身份呢?
还是原著第五回,
仙女近前道:我等奉王母懿旨,到此摘桃设宴。后文还有,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
王母的指令是“懿旨”,而古代把太后或皇后的指令称为“懿旨”,把皇帝的指令称为“圣旨”。原著中把玉帝的指令称为“圣旨”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玉帝的皇帝身份确凿无疑。那么王母的身份到底是太后还是皇后呢?我们接着看原文。
原著第五回,
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
玉帝和王母一起迎接太上老君,那么王母不太可能是太后的身份。
原著第七回,
只见王母娘娘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飘飘荡荡舞向佛前。
太后的身份是不可能亲自带着宫女跳舞的,所以可以确定,王母娘娘的身份就是皇后。
玉帝的身份是皇帝,那么玉帝和王母自然就是夫妻关系。蟠桃是王母种植的,自然也就归王母和玉帝共有。我们接着看原文中关于玉帝的内容。
原著第一回,
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
除了玉帝,西游记中再没有任何人拥有这么长,这么高大上的尊号,他的头衔包括了“上圣”、“玉皇”、“大天尊”、“高上帝”。
不过尊号中带有“帝”的不只有玉皇大帝,比如“四御”,又叫做“四帝”,还有诸如崇恩圣帝、东华大帝君,北方真武玄天上帝,这些都是原著中明确提到的。
但尊号中带有“皇”的就只有玉皇大帝,再有就是人间各国的皇帝,比如大唐太宗皇帝,所以原著中有时称“玉帝”为“玉皇”。准确的说,“皇”的地位高于“帝”,比如三皇五帝,三皇要早于五帝,地位更高。
但自从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后,“皇”和“帝”就不再分得那么清楚。人间各国的皇帝是其国度的最高统领,而玉皇大帝乃是天庭的最高统领,也就是三界之主。我们再来看原著中的一些佐证。
原著第七回,
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西游世界中仙佛的地位尊卑。三界众神都要遵从玉帝的圣旨前来赴会,众神的地位也按照顺序说得很清楚。
原著对“三清”有两处介绍,一处是第七回,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另一处是第四十四回,八戒道:
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左边的是灵宝道君,右边的是太上老君。
可以看到,“元始天尊”的称号没变,“灵宝天尊”也叫“灵宝道君”,而“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
原著中“太上老君“还被称为“太上道祖”或“道祖”。还有第八十六回,孙悟空说:
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
这里的开天辟地之祖,并不是说开天辟地的是太上老君,而是说老君是在开天辟地之初就存在的道教之祖。
贵为道祖的太上老君,代表了西游世界中的道派势力,但在代表皇权的玉帝面前也要称臣。来看原著第五回,
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
老君要对玉帝行朝拜之礼,且口称玉帝为”陛下“,须“伺候”陛下,特地来“启奏”。这些细节充分说明了,太上老君在玉皇大帝的臣子。
关于“四御”,整篇原著都没有具体介绍过。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神话的说法,“四御”是指道教天界中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尊神,地位仅次于“三清”。
“五老”在原著第五回中有详细介绍。仙女道:
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
所以“五老”就分别是“西天如来佛祖”、“南海观世音菩萨”、“东方崇恩圣帝”、“北方北极玄灵”和“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来看原著第七回,
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那二圣得了旨,径到灵山胜境,如来召请。
所以西方佛老就是指如来佛祖。
还是第七回,
如来笑道:我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
在西游记中,如来佛专指“释迦牟尼佛”,原文中还有“如来佛祖”、“我佛如来”等称呼。
再看第八回,观音菩萨对金顶大仙说:
今领如来法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
同为五老之一的观音菩萨,要遵如来的“法旨”去办事,所以如来佛祖就是佛教的最高统领。“五老”是天庭的行政级别,但不等同于佛教的教内级别,要区别开来。
五老之一的如来佛祖,代表了西游世界中的佛派势力。但在西游世界中,佛派创立的时间要晚于开天辟地之初就存在的道教。所以佛派的地位和势力都弱于道派,佛祖如来的地位也比道祖老君低了两格,如来在玉帝面前自然也是称臣的。
来看原著第七回,玉帝说:
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
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如来是奉了玉帝的圣旨,被宣命到天庭来降妖,所以佛祖如来也是玉皇大帝的臣子。
“六司”和“七元”在原著中很少提及,第五十一回,
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着行者。
“北斗七元”看名字就知道是指“北斗七星”。
而“南斗六司”在第十回,
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
由此可知,南斗六星君的职责是掌管仙界的生死簿,而人间的生死簿归阎王掌管。
“八极”在原著中没有明确的介绍,古代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九曜”在原著中有两处提及。第五回,
罗睺星为头检点,计都星随后峥嵘。太阴星精神抖擞,太阳星照耀分明。五行星偏能豪杰,九曜星最喜相争。
还有第五十一回,
又查了太阳、太阴、水、火、木、金、土七政;罗睺、计都、炁、孛四余。
其中的“炁”全称“紫炁”,“炁”在古语中同“气”,所以“紫炁”就是“紫气”,“孛”全称“月孛”。“罗睺”、“计都”、“紫炁”、“月孛”合称四余星。
“金”、“木”、“水”、“火”、“土”就是五行星。“太阴星”就是月亮,“太阳星”自然是太阳,也称“金乌”。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罗睺、计都、紫炁、月孛合称“十一曜”,去掉其中的“紫炁”和“月孛”,即为“九曜”。
原著中只明确提到了“九曜星君”中的“太阴星君”、“木德星君”、“水德星君”、“火德星君”,还有“金德星君”,但原著中没有用这个名字,而是用的“太白金星”。
“十都”就是幽冥地府的十殿阎王,原著第十回,
后面却是十代阎王降阶而至。是那十代阎君: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但幽冥界的最高统领并不是十殿阎王,而是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来看原著第三回,
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
后文还有,
万岁,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
可以看到,十殿阎王都以地藏王菩萨为尊。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地位最高的“三清”、“四御”都是道派人物。“五老”中的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属于佛派,而另外三老属于道派。六司、七元、八极、九曜也都是道派人物。但地府的十都和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属于佛派。
那么西游世界中的势力格局就很清晰了,道派无论是人数还是地位都在佛派之上,再有就是下界的妖族和凡人势力。
而代表道派的道祖太上老君,和代表佛派的佛祖如来,他们都要在玉皇大帝面前称臣。那么在西游世界中,统御所有势力,地位至高无上的三界之主,毫无疑问就是玉皇大帝。
那玉皇大帝为什么能够被众仙佛尊奉为的三界之主呢?下一期,我们就继续详解《西游记》原著,来揭示玉帝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