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李树华通讯员魏红亮
灵宝一高外景
年,灵宝一高将迎来80华诞。她从年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烽火硝烟中一路走来,怀着教育兴国的理想,造福桑梓的抱负;透着育才树人的信念,矢志民生的执着……经草堂初创、革命烽火、曲折发展,到今天规模日盛、质量彰显、驰名中原,灵宝一高人百折不挠、上下求索,将学校打造成为豫西一张亮丽的名片、一颗璀璨的明珠。近80年,灵宝一高共有42名考生进入清华、北大,向高校输送了6万多名优秀人才,知名校友灿若群星,遍布大江南北。
80年沧桑岁月遥远而切近,80年光辉历程曲折而辉煌,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灵宝一高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函谷紫气的灵性,得益于黄河文明的孕育,得益于深厚文化的积淀,得益于他们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
八十年风雨沧桑岁月如歌
从昨天至今天,灵宝一高一路高歌猛进。
昨天:历史底蕴深厚。年8月,以灵宝老城党化街福善堂为校舍,灵宝县督学董鹏程代校长,成立“灵宝县立初级中学”。学校经历了抗日战争、三年内战、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时代的风云,八迁校址,数易其名。年,升学率达到高峰,参加高考的学生全部被录取。年到年,杨赞贤、焦有烈、张应超、姚晓霞、许安平、姜正良、袁恒、许丙福8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郑增茂、南振中、张春祥、张好生、吉长荣、亢崇仁、邵发声……都是这段时间从该校毕业的学生。凭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被定为省重点中学,声震豫西、驰名中原。
今天:校兴熔铸辉煌。年5月,灵宝撤县设市,学校正式更名为“灵宝市第一高级中学”,l年高考夺取三门峡市文、理状元,各批次上线人数位居全市之冠。上世纪80、90年代,王宇宏、黄松浪等12人考入清华、北大。年在建校70周年时,王宇宏、黄松浪捐款多万元设立“阳光助学基金”“名生奖励基金”,资助、奖励学弟学妹。
进入新世纪,灵宝一高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年灵宝一高人审时度势,提出“创中华名校,育一流人才”的办学目标,启动“名师、名生、名校”“三名工程”,抢抓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创新,按照更高、更新、更强的要求,带领学校驶向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使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办学规模上。经过快速发展,灵宝一高现有3个校区,占地多亩,建筑面积10多万平方米,个教学班,学生多名,教职工人,师资力量一流,历史底蕴深厚,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被誉为大学生的摇篮、育人的圣殿。
教育质量上。年以来,学校培养了14名三门峡市高考状元和22名清华、北大考生。房建新高考全省第2名、冯凯敏高考全省第2名、白桦高考全省第4名、方旭飞全省第8名……近几年,重点上线连年突破人,年年初综合评估全省第17名,超过许多地市级高中,被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网络示范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等50多项省部级荣誉,办学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成为豫西教育的一面旗帜。
八十年精神传承春华秋实
悠悠八十载,漫漫风雨路,灵宝一高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深邃的人文底蕴。这是一种精神,一代一代为了一个目标而默默奋斗的灵宝一高人的精神,一种被后世传承的精神。
品质与箴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从年建校到年解放,学校5次搬迁,借地办学,条件简陋,仅占地8亩,房屋86间,建筑面积平方米;至年又经历3次搬迁,终于稳定在现在的地方。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全校师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车拉肩扛,勤俭建校,建起校舍多间,建筑面积平方米。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图书楼,办学条件有了改善。
进入新世纪,随着教育质量的连年攀升,大批学生慕名而来,办学规模以每年10个班的速度增长。一时间校舍告急!教学设施告急!为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入学需求,学校领导决定进行建校以来最大规模的改建、扩建,筑巢引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面对上级财政紧张、学校经济困难的现实,学校领导抱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坚定信念,年以来先后筹资近万元,新建教学楼、公寓楼、综合楼、餐厅、礼堂16幢,购置20万册图书和多台电脑,为教室安装多媒体、闭路电视、光纤网络、数字广播、监控系统和冷暖空调,各类仪器达3万多件,超过国家一类标准,建筑面积增加了3倍多。如今的灵宝一高高楼林立,设施现代,条件优越,硬件设施达到全省一流水平,被命名为省级“绿色学校”“园林式学校”。
灵宝市委书记李宏伟(前排中)到灵宝一高调研
气度与风范:海纳百川开拓创新
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这是灵宝一高近80年巍然屹立、越磨越亮的法宝。一是创新办学思想,提出创新超前、体现办学特色的“四大教育理念”。即“赏识每一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别,灵宝一高无差生”的赏识理念;“为社会负责、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责任理念;“创设最优化的育人环境,实施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的优教理念和“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服务理念,树立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新思想。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四大体系”。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将高考目标、安全目标分解到学科、班级、任课教师,按目标完成情况执行奖惩。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健全考勤制度、量化考核奖励办法、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规范督导检查体系。做好领导带班、督查通报、考核评价,对课堂教学、安全纪律、教风学风等天天督导检查,周周汇总公布,各项工作常抓不懈,不留漏洞。强化精细落实体系,按照“精细、精心、出精品”的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不落空。
三是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围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学思想,该校创立“”教学模式和“五步教学法”,倡导教师少讲、精讲,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定位上,该校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坚持“课堂既学堂”,一切围绕着“学生学”做文章。教师只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情绪的调动者,重点是发挥点拨引导、激励调控、拓展挖掘的作用,围绕学法改革教法,针对“学”字开展教学。在教师的教上,该校提出“五为五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教案变学案、讲堂变学堂、客体变主体、传授变促进、作业变检测),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环境,使学生爱学、乐学。
四是创新育人观念,树立大教育观。他们认为,成功的教育应包含3个层次:第一是看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了多少铺垫,不求人人上名校,但求个个成人才。能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秀的品德,提升生活、求知、创新能力,为将来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是看为社会发展做了多少贡献,是否使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三是看是否把学校办成了通向大学校门的直通车,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走向“理想的王国”。学校不是为了升学率,也不是就学习抓学习,就成绩抓成绩,而是将眼光放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能力的发展上。学校重高考,但不惟高考,始终把教会学生求知、做人放在首位。
正因为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灵宝一高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年以来,该校培养了22名清华、北大考生,占三门峡市的75%;年至年一本上线占三门峡市半壁江山;近几年在生源外流、报考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一本上线连年突破人大关,高考成绩连续20多年稳居三门峡市前列。
理想与向往: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灵宝一高人始终坚信,要增强核心竞争实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切措施成就学生、成就教师、成就学校,达到“三赢”。在队伍建设方面,灵宝一高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首先,狠抓师德建设,通过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师德师风培训,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使其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克服职业倦怠,始终保持旺盛的干劲和热情。该校校长魏书生把工作分为“无心无意、三心二意、半心半意、一心一意、舍身忘我”五种境界。他说:“当你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做这份平凡的工作时,你才会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学校要求教师“心静如水”,全心投入,把小事做精彩,在工作中体验快乐,享受育人的幸福。其次,狠抓业务技能提高。一是“考评”结合,每期举行一次业务考试,评选一批五星级教师,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二是大力建设学术团队、骨干团队、后备团队,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同时坚持人性化管理,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名师带动战略,现有特、高级教师多人,国家、省骨干、名师、带头人60多人,研究生62人,近年来20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结题,目前还承担8项全国重点课题,师资力量在豫西地区首屈一指。
八十年回首展望山高水长
灵宝一高临湖而建,邻河而居,金水湖的沃土养育着她,母亲河的波涛滋润着她,承载着灵宝学子的希望与梦想。回顾灵宝一高,教泽绵绵,生生不息,桃李满天下,学子遍五洲,功在千秋,泽被群伦。灵宝一高的80年,是灵宝近代教育发轫、发展到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前行的缩影。时过境迁,灵宝一高传统未改,品质依旧,气度犹存,理想常在,成为他们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的发展之魂。
今天的灵宝一高,早已洗尽了风尘落下的斑斑铅华,迎来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峥嵘岁月。金水湖的碧波荡漾着琅琅的书声,碧绿的草坪充满着勃勃的生机,校门长长的“天梯”飞扬着立志成才的豪情。风雨80载是一个里程碑,抚今追昔,瞩目未来,心情似乎格外凝重:先贤们以其睿智和勤劳,铸就了世纪辉煌。灵宝一高优良的传统、丰厚的积淀,意味着学校的荣光,更意味着挑战,站在如此高的起点上创新和超越,绝非轻而易举之事。灵宝一高人承担的不仅是让学校持续发展的压力,更是使之再上一层楼的精神负荷。
历尽沧桑雄风在,而今迈步从头越。依托人文底蕴,传承新学传统,弘扬办学精神,再展百年树人风采,正是历史赋予这一代人的责任。神圣的责任感、崇高的使命感,使他们无暇欣赏已有的成绩,因为他们深知,成绩属于过去,明天还需要进一步奋勇开拓。现在他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沐浴教育改革的春风,迈着更加稳健的步伐,上下齐心,激昂奋进,为早日把灵宝一高建成中华名校而拼搏奋斗!
~END~
28号
河南日报专刊频道
第一时间获取河南本地生活资讯
长按“指纹”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