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灵宝旅游
灵宝房产
灵宝天气
灵宝新闻
灵宝特产
灵宝招聘

灵宝作家杜起升散文父亲的果园梦在老

灵宝作家第-1期

灵宝

作家

近日,灵宝作家冯敏生、杜起升的作品,刊登在中共河南省委老干部局主管主办的《老人春秋》杂志年第四期。灵宝市作家协会向两位作家表示祝贺,并号召灵宝作协会员积极行动起来,多创作宣传灵宝苹果、挖掘灵宝文化的好作品。

杜起升,河南灵宝人,曾在部队服役十三年,转业后进税务局工作至退休。用文字感悟生活,用作品记载七彩人生。

父亲的果园梦

文/杜起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灵宝市各部门、各单位都上山种植苹果树,也带动了一些有想法的人开发荒山。那时父亲退休没几年,勤俭节约了一辈子,手头攒下了十多万元,却又开始为自己寻事儿。而他所寻的事儿正是上山种苹果树。

父亲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就在市供销系统工作。一辈子做财务工作,其性格就像他桌子上的算盘,一是一二是二,工作起来叮当作响,从不拖泥带水。听到已经六十好几的老伴儿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要上山种果树,最不乐意的便是母亲。可父亲却执意为之,“咱不图啥,退休歇了这几年,不寻个事儿干,浑身感觉不自在。这光秃秃的荒山看着就愁煞人,包个山头种上苹果树试试。到时候山也绿了,说不定还能带上亲朋乡邻一起干出个样子呢。”在做通母亲的工作后,他的“果园梦”就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做”了起来。

灵宝盛产苹果,优质果则产于海拔八百至一千两百米之间的东南山区。冬日的山区虽未落雪,田野中、山梁上凛冽的寒风把枯叶杂草卷上了空中,随即又抛在了沟沟坎坎。父亲带着我们踩着坚硬的山路,翻山越岭,到处察看;饿了兜中有馍,渴了沟中取水,寻找着他心中的那块圣地。当我们来到一处突起的山梁时,前面约有百十亩地横卧在一山之下、两梁之中。地块虽都不大,但有落差,不影响各自的光照。远看过去枯叶杂草丛生,没有开垦过的痕迹。站在梁上细听,汩汩的流水声时大时小;顺着声音远寻,拍打岩石的泉水声听起来悦耳极了。父亲极兴奋,连声说:“还有水,太好了,到跟前看看。”他趔趄着奔了过去。心怀“果园梦”的父亲很快和当地地权小组签订了五十年的租赁合同。

陡峭的山梁呈南北走向,除高处七眼窑那几处地块能耕种外,其余的地块大则几亩,小则几分,星星点点。寒冬时节,呼啸的北风吹得人在山梁上站都站不稳。早期,父亲和所雇的工人住在山下原有的两眼破窑里,每日上山,不是修路就是打窑。一整个冬天,他们在悬崖峭壁上硬是凿出了一条能通过三轮车的石路。路虽然弯曲狭窄,但大家已经可以把盖房的木料砖瓦运过去,准备来年好建房。本着先生产再生活的原则,父亲他们买来了所要栽植的树苗。不料抡起的镢头砸在地上竞冒起了火星,换个地方再试还是如此。原来这蒿草都难成形的山梁,土层之上盖着一层厚厚的料姜石。大家只能用炸药先把石头炸开。隆隆的炮声在寂寞的山谷响起,这初春的炮声唤醒了大地,也唤醒了人心。建果园的头两年,父亲他们在上面打成了四眼窑洞,盖起了三间两层的大瓦房,修成了一人多高的拦水坝。百十米长的输水管道直送山顶。机房建成,抽水上山。利用高处的水窖引水自流而下,使每块土地都能得到滋润。到第三年,在父亲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当初的幼苗已茁壮成长。绿叶之中先是白花,后是青果,再后来就变成红彤彤的苹果。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连声说“成了,成了。”

开发荒山除了出力还要筹钱。父亲手头的养老钱早就用完了。他把我们兄妹亲朋组织起来,实行股份制。有钱出钱,有力力,齐心协力,建成果园。树木就像人一样,随着身体的不断发育,饭量也越来越大。其所需的营养要及时补充,而各种能量大的成本就是不断增长的农药化肥费用及劳务工资。记得盛果期那年,望着满窑红彤彤、少说也有十万斤的苹果,父亲就是高兴不起来。因为按当年的市场价所卖的钱,扣除当年的各项成本,刚保住本。然而父亲并没有气馁,他在盼着产量的增加。父亲的期盼在随后的几年间得到了实现。果园所产的苹果大量上市销售。

然而这样的情景维持了两三年。后来眼看着沟中的那股泉水出水量越来越少,遇到天旱水就不见踪影。水土流失使地裂开了口子,原本贫瘠的土地像羸弱的母亲被过早吸干了乳汁。耗尽各种地力营养的果树一年不如一年,枯萎生病,产量、果质皆不如以前。在“股东会议”上,父亲谈了现状,让大家发表意见:“不说钱的事,说说往后怎么办。说大方向。”父亲的语气很重。“大娃子,你说。”父亲用手指着我。平日里自己上山较多,对山上的情况较为了解。“这十年的荒山开发没有错,也已取得了成功,只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对苹果生长不太适应,应及早调整,发展适合它自己的东西。”父亲紧皱的眉头似乎舒展开了一些,便说:“说些有用的,你说种啥?”听到父亲肯定的话语,我才大胆地讲:“退果造林,还原自然面目。”顿时整个屋里静得能听到掉针的声音,转瞬间大家连声说行。这时父亲的前额泛着红晕,多日的疑虑找到了答案。其实早在此之前,他已把这个问题考虑得八九不离十了。一是多年的心血他不忍丢下,再者还没征得子女亲友的意见。现在好了,他又可以继续“做梦”喽。他对我说:“你还要把账记好,不能出错。”“大,看你说的,我这点本事还不是你教的。”我和父亲相视而笑。

来年春天,父亲他们在沟底插上了柳树,在半坡种上杜仲树、石榴,给苹果地及坡地植上洋槐。对坡上的杂草、沟底的芦苇也不再铲割,任其生长。仅留下少许人员进行看护。此后几年,父亲因身体原因就再未上去过。五年后夏日的一天,当他再次来到为之奋斗了十多年的果园后,看到的已是漫山遍野茂密的山林植被。沟底杨树遮天蔽日;人腿般粗的杜仲棵棵整齐站立;坡上的洋槐挂着絮絮白花,清香沁人心脾;火红的石榴花挂满枝头;崖边多年前嫁接的枣树又恢复到昔日的野枣刺;地块之间的斜坡上山花满天星般点缀;沟中的泉水潺潺而出,沁润了池塘;塘边草下鸟鸣蛙声交织合奏。父亲用手在眼上拭了一下,再次看了看这片山林,仿佛这十几年来都在做梦。因为有梦,他才有盼头,他才有精神,他才不显老,硬朗。

一个月后,父亲来到队部,当着干部的面,把当年那份按着他红色指印的承包合同放在桌上,并说:“我可把它带给你们了。”父亲的举动让在座的人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大家忙给父亲让座倒茶,并说:“老杜,你今儿唱的是哪出啊?”父亲面带微笑:“完璧归赵这出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嚷起来:“山上的情况我们都清楚,要提前终止合同我们可没钱给你补偿。”父亲说:“你们,还有众多的乡亲在冷库里帮忙干活,介绍客商存储苹果,取得的收入已经把山上的亏损弥补得差不多了。只是这一片林,我不伐,你们也不能砍。要让绿水长流、青山永在,造福咱们的子孙后代!”父亲的这番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面对大家的感谢,父亲摆了摆手:“不说了,这事就这,都去忙吧。”随即抿了一口茶,哼着小曲,迈着坚实有力的脚步,迎着拂面的清风走出了屋子。梦还是那个梦,它深藏在父亲的心中,从未走远。

本期值班编辑//张贵生

本平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编委会

《灵宝作家》编委会

主办:灵宝市作家协会

督导:王水宽

顾问:刘育贤邵玉铮赵博理杜克斌张喜森苏景明

审稿:刘育贤、王荀、黑女、叶灵

总编:李亚民

执行总编:云子

执行副总编:张贵生米玊

编委:春雨春风山桃花张丽刘文魁清荷卜芳芳

图片提供:一片绿叶

法律顾问:赵博理

封面题字:邵玉铮

灵宝市作家协会邮箱lbszjx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baozx.com/lbzp/2706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