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灵宝旅游
灵宝房产
灵宝天气
灵宝新闻
灵宝特产
灵宝招聘

红色记忆洛南县革命遗址简况三

洛南县革命遗址简况

洛南是革命老区。自年冬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革命军队在这块热土上从事革命活动、开展革命斗争开始,在23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军队和众多的仁人志士在洛南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许多革命遗址(旧址)。这些革命遗址(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军队、革命先驱同洛南人民一道与黑暗势力搏斗的历史见证,它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的解放所付出的伟大牺牲。

洛南县革命遗址(旧址)共有20处。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年冬至年夏,中共领导的许权中旅在洛南从事革命活动以及渭华起义失败后西北工农革命军在洛南从事革命斗争留下的遗址;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年12月至年7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中共鄂豫陕省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在洛南进行革命斗争留下的遗址(旧址);三是解放战争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洛南县的20处革命遗址中,还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墓园(墓地)。这20处革命遗址(旧址)中,有标志物的13处:许旅路遗址,许旅旅部,许旅练兵场,农民协会起义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入陕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九泉山战斗旧址,中共商洛特委暨抗捐第一军成立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攻克洛南县城军部驻地旧址,罗锦文烈士纪念碑,郝世英烈士墓园,张国安烈士墓地,石治民烈士墓地,卢灵洛县乡政府旧址;无标志物的7处:许旅召开军人大会遗址,唐澍许权中护田处,西北工农革命军保安战斗遗址,西北工农革命军军部驻地遗址,鄂豫陕省委召开群众大会遗址,阎山战斗遗址,洛南县委县人民县政府成立旧址)。

洛南县革命遗址目录

1.许旅旅部驻地遗址

2.许权中旅练兵場遗址

3.唐澍许权中护田处

4.许旅路遗址

5.农民协会起义遗址

6.许权中旅召开全体军人大会遗址

7.西北工农革命军军部驻地遗址

8.西北工农革命军保安战斗遗址

9.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入陕遗址

10.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九泉山战斗遗址

11.中共商洛特委暨抗捐第一军成立遗址

12.红二十五军攻克洛南县城军部驻地遗址

13.鄂豫陕省委召开群众大会遗址

14.罗锦文烈士纪念碑

15.阎山战斗遗址

16.县委县政府成立遗址

17.石治民烈士墓

18.郝世英烈士墓

19.张国安烈士墓

20.卢灵洛县乡政府革命旧址

罗锦文烈士纪念碑

位于洛南县古城镇古城街社区三组

??

罗锦文,年生,洛南县三条岭蟒岭沟人。年秋考入洛南县乙种实业学校,年入洛南县立初级中学,年秋考入英国教医院高级护士学校。医院外科医生,管理中正街(今解放路)分诊所。年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帮助支持下,联络在西安上学的洛南籍青年吕书林等7人、外籍青年胡秀英等6人,组成西北青年抗日前线救护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年11月,八路军总部举行隆重的欢迎会,左权副参谋长代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对他们前来战地表示热烈欢迎。此后,罗锦文和其他7人被医院,罗被任命为外科主治医师。年7月,罗锦文又被分配到贺龙任师长的一二0师,医院外科主任。11月21日,贺龙、关向应率部挺进冀中,晋西北仅留下三五八旅,战斗日趋频繁激烈,伤员剧增,救护工作异常紧张。罗锦文由于夜以继日的工作,加之生活困苦,积劳成疾,却仍坚持工作。年10月12日,在岚县为伤病员赶做手术时,几次昏厥醒来后又继续工作,最后昏倒在手术台边,以身殉职。罗锦文牺牲后,遗体安葬在岚县五里岗。建国后,洛南县人民政府在古城街为其树碑纪念,以慰先烈。

阎山战斗遗址

遗址所在地:洛南四皓街道连河村山底组

形成时间:年8月6日

历史背景年8月1日,中原军区在苗沟(今丹凤县)决定,将第二纵队三十七团第三营与陕南游击队两个中队合编,组成蓝洛支队(二十二支队),派三营营长陈德志和陕南游击队张德胜任正副支队长,三营教导员李德清任副政委。于8月6日率蓝洛支队向蓝洛地区进军,途经胡河阎山时,与商洛绥靖公署保安三团一个营遭遇。战斗打响后,敌人一面从阎山西南面抢占山头,一面占领了阎山西边的小山梁,并以密集火力阻止我军前进。我军迅速以一个连兵力从阎山的东北面迅速抢占阎山顶,同时派出部队抢占东河西北面的制高点,接着又快速占领了阎山寨子,打垮了敌人多次猛烈进攻,把敌人从阎山上压了下去,迫使敌人退到桃树洼梁。我军快速占领桃树洼梁以北的制高点歪嘴岩,主攻敌人阵地,又派出第二大队从阎山西南的香沟出击,截断敌人向商县溃退的道路,阻击可能增援的敌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击溃敌人一个营,全歼一个连,缴获重机枪一挺,步枪多支,俘敌40余人。

洛南县委、洛南县人民政府成立遗址

遗址所在地:洛南县城关街道周村六组

形成时间:年6月6日

历史背景年4月下旬,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被攻克。5月20日,西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安及渭河流域广大地区。5月,商洛武工队奉命参加商洛军分区发起的西进战役后,返回老解放区上庄坪集结待命。5月24日,商洛武工队所属的第七区干队在官桥河活捉外逃的国民党洛南县县长何逸梦。5月25日,商洛武工队率第二、第三连和第一、四、五区干队向洛南进军。5月30日,商洛武工队与国民党洛南政界就解放洛南一事在景村小学谈判,后因谈判无果,于当日下午抵洛南县城。6月6日,商洛地委委员、军分区副政委李书全、地方干部严敏、陈寿益、倪耀堂等20余人,武工队第一连,武工队副队长田申荣等先后到达洛南城南周村。李书全传达了中共商洛地委指示,成立中共洛南县委、洛南县人民政府。陈效真任县委书记,韩志勇任县委副书记;严敏任县长,何史挺任副县长。商洛武工队改为洛南支队。6月8日,地方军队和县委县政府由周村移驻县城,正式接管洛南工作。

石治民烈士墓地

??

石治民,年生,陕西省商县资峪乡(今丹凤县)人。因家境贫寒,从九岁时起,就给当地地主富户扛长工、打短工,深受压迫和剥削。年以后,石治民深受龙驹寨一带的革命影响,离开了年迈的老母亲,化装成道士身份,来到华县小敷峪、熬鸡沟、燕子沟华阳楼等地以打短工、“传教”为掩护,白天给人扛木料,开荒种地,晚上秘密联络,给穷伙伴们讲翻身闹革命的道理。不久,石治民组织起数支多人的游击队,活跃在秦岭深山。年3月,在石治民的主持下又将秦岭深山的张国安、肖绪岐等游击队组织起来成立了洛华游击队,石治民任队长,吴金山任指导员,龚贤安任参谋。洛华游击队成立后,石治民即日夜奔波,多次到麻坪、黄龙铺、铁炉沟等地找龚贤安、张国安、肖绪歧等游击队负责人密谈,商量进一步扩大游击武装的问题。年10月上旬,由二十二支队(蓝洛支队)政治处主任蔡德清、支队第一大队副教导员李运隆主持,在铁炉沟召开会议,宣布将洛华游击队扩编,成立洛华游击大队,编入二十二支队第四大队,石治民任副大队长(无大队长),李运隆任教导员,下辖张国安、鲁国学、肖绪歧、陈开合四个中队,另有倪凯山、费福堂中队,共6个中队,15个分队多人,多支枪。洛华游击大队成立以后,在石治民的率领下配合二十二支队在华阳川、黄龙铺、金堆等地与敌多次交战,均获胜利。

年11月1日,在与国民党十七师八十四旅二五一团新任特务大队长李志忠作战中,石治民不幸腹部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墓地左侧是这次战斗中一同牺牲的牛三海烈士之墓。

郝世英烈士墓园

??

郝世英,生,洛南县景村镇郝家塬人。因家境贫寒,为了糊口,郝世英于年到洛南县保安团当兵。年2月投奔杨虎城部教导团,后被调入三十八军十七师特务连。同年10月,十七师在山西省娘子关对日作战,特务连随同前往。年3月,日寇偷袭高平县小园村,特务连奋起迎击,郝世英与袁生魁等战士拼死相搏,保护师部安全转移。年5月,在山西省平陆县经陈真伦介绍,郝世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郝世英调任三十八军十七师四十九团七连连长,在河南省五陟县伏击日军运输车队,击毙日军80余名。年11月,在坚守张洞以南阵地战斗中,郝世英带领全连击退日军多次进攻,毙敌30余名。年6月,郝世英调任十七师特务连连长。年7月17日晨,十七师在河南省洛宁县故县镇宣布起义。抗战胜利后,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晋冀鲁豫军区发动了上党战役。此役郝世英率部夜追逃敌,俘敌余名。年8月,十七师向豫西陕南进军,9月中旬,郝世英被任命为陕南独立团团长。于28日到达三要司,后转入龙驹寨。此后,郝世英率部杀出武关,南闯山阳,转战商洛,与国民党六十五师及地方武装鏖战。年2月6日,在解放商南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建国后,洛南县人民政府于年1月在洛南县景村镇富刘村,现为景村镇八一村十五组为其修建陵园,树碑纪念。

张国安墓地

??

年3月,张国安同石治民等一块成立洛华游击队,先后活动于黄龙铺、麻坪、保安、栗西沟、铁炉沟、金堆等地,打击乡保武装,摧毁乡保政权,10月初,洛华游击大队成立,编为二十二支队第四大队。石治民任副大队长,李运隆任教导员,下辖四个中队。张国安任第一中队长。11月,敌人对蓝洛地区开始实施“清剿”。石治民在金堆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后。支队首长任命张国安接替石治民的工作,任第四大队副大队长,配合主力进行了华阳川、高塘、保安等战斗,又在洛华地区打乡保、夺武器、建政权、搞“五抗”(粮、捐、税、差、丁),发展队员多人,有枪多支。年1月下旬,主力北度黄河撤离洛华地区,张国安随支队转移到蟒岭山区,准备随军北渡黄河。但因双目失明,无法随军行动,被留下养病。年张国安眼疾好转,在家乡又组织起了一支10多人的游击队,同恶霸薛朝升等继续进行斗争。被薛朝升买通华县自卫大队长马志烈,被马于年6月9日杀害于巡检太子坪。时年仅二十八岁。

卢灵洛县乡政府革命旧址

旧址所在地:洛南县灵口镇上寺店村

形成时间:年8月

历史背景:年7月底,李先念(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所部中原部队三旅副旅长闵学胜率部队,奉命开拔到豫陕边境的卢(卢氏县)灵(灵宝市)洛(洛南县)三县毗邻地区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

??

8月8日,经中央军委及李先念和中原军区副政委任质斌批准,豫鄂陕省委第四地委、行政公署决定,由地委书记许子威在洛南峦庄(今属丹凤县)宣布成立卢灵洛县委县政府。郭纶任县委书记,张威任副书记,陈韧任县长,曹志坚任副县长,霍俊亭任武装指挥长,陈振山任副指挥长。全县辖木桐沟、灵口、犁牛河、秦池、横间五个区。机关无固定驻地,先后建立了5个区政府,其中灵口区政府及所辖上寺店、大庄乡政府属洛南。8月下旬,县委县政府移至今上寺店祖师庙办公,地、县曾多次在此开会。9月曾移驻洛南灵口大庄余。

10月11日,卢灵洛县委县政府在此又成立了上寺店乡政府。傅育卿任乡长,荆坤山任副乡长,尚培任指导员,王新发任财粮股长,马景增任民政股长;后又成立了灵口区政府及所辖除上寺店乡之外的大庄、白脸河两个乡政府。

新政府刚刚成立不久,便遭遇了胡宗南与河南邓县、内乡、嵩县、卢氏等县保安团以及商洛清剿指挥谢辅三万余人发动的“清剿”行动。在豫鄂陕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的统一指挥和地方游击武装的有力配合下,反“清剿”斗争取得了胜利。

11月下旬,敌人不甘心,又发动了第二次“清剿”。二、四地委、分区遵照中央“既要善于化整为零,又要善于化零为整”的指示,及时组织野战部队,牵敌于外线,配合内线反“清剿”斗争,掩护边区主力北渡黄河休整。中心县委领导率领洛北支队和地方游击队千余人,坚持反“清剿”斗争,掩护主力北渡,巩固革命根据地。乡长傅育卿则继续留守上寺店,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边区主力北渡后,卢灵洛形势再度恶化,敌十七师配合地方反动武装,对上寺店、庙台、丁塬、大庄、卢氏实行全面“清剿”,到处“封门堵窗”、“移民并村”,坚壁清野,实行烧杀抢掠。在岔口、铁炉、草滩、阳阴、铁铜沟、牛蹄烧毁民房38座余间,赶走牲畜余头,群众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在斗争中,上寺店村民苏俊华、王庭兰、孙玉印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区、乡及六团20多名干部、伤员安全转移,第一中队指导员戴绍斌等一百多人为此献出宝贵生命。

12月,在卢灵洛县政府的基础上改建为卢灵洛中心县政府,陈韧任县长,隶属关系和所辖组织未变,年2月停止工作。边区主力和地方干部相继离开根据地后,卢灵洛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化,斗争更趋残酷。为坚持敌后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中共卢灵洛工委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乡长傅育卿、武装指挥长霍俊亭多次秘聚此地。

年初,在他们的筹划下,成立了第一支卢灵洛游击大队,由周道春任连长、郭生祥任副连长。游击队先后到庙湾、丁塬一带组建地方武装,吸收当地群众参加,实行减租减息,动员群众支前,开展地方游击战争。

年9月,“卢灵洛县乡政府”革命旧址被洛南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保护完整,修复一新。(来源:洛南县党史县志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baozx.com/lbzp/2701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