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市领导何军、李玉林、赵宏章、张少波、杜继英带领市水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投公司、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等相关负责人,就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1
在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何军一行实地察看了弘农涧河沿线周边情况,对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大型游乐场、停车场、商业街、景区至东寨村观光线路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进行深入研讨。
何军指出,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承载着深厚的道家文化和军事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旅游特色,凭借“夜经济”的兴起,“秦人码头”应运而生,开拓了城市消费的新蓝海,也为旅游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引。完善函谷关景区配套设施,对于丰富景区业态,提升景区留客能力,打造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加快推进。
何军强调,一要站位全局、密切配合。各级各单位要切实提高站位,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多为配套设施成功建设找办法,齐心协力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二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聘请专业团队,结合景区发展规划,统一编制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市场需求,分步推进相关设施建设,当前重点抓好音乐喷泉、水幕电影、观影广场、游乐场等项目建设。三要倒排工期、狠抓落实。市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尽快拿出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单位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倒排工期节点,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按时推进、尽快发挥效益。
来源:中国金城传媒
“秦人码头”之文化篇——书画灵宝:笔墨浓,绘不尽绵绵家乡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之说。书法,绘画,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却是如此息息相通。
8月1日,“秦人码头”的书画展前,笔墨生香,人流不断。细看:题材不一,手法各异,线条和色彩变换,笔画与纸张相融。精选的每一幅书画作品都令人赞叹,主办者的用心由此可见。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共通的语言。灵宝人重教崇文,一天的劳累过后,携亲唤友,乘着夏风,踩着月光,来“秦人码头”可不只是吃喝玩乐,能够如此方便、近距离地与中国书画艺术相逢于此,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岂不更是一件乐事?
三五人相伴,七八个同行,在书画展前驻足,如在画廊漫步。边走边看,边看边聊。或相互交流切磋,增长技艺;或结为友朋,谈诗论道;或看景,或读字,或赏画,亦或品味人生,皆不失为一种难得的美好享受。
而当天最亮眼的风景,莫过于人群中的古装模特走秀了。衣袂飘飘、仪态端庄的美人儿,恍若众仙下凡,惹得周围看热闹的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发抖音。景中有景,不只是模特们身上色彩缤纷的华服引人注目,就连每个人手中所持的扇子也足够吸引眼球。而这些各型各色的手绘扇子,则全部出自本土书画家之手,更是为美人儿们平添了几分古典风韵。
据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在“秦人码头”展出的灵宝本土书画家作品共80余幅,内容有百姓喜闻乐见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真草隶篆等书画作品,形式有中堂、条幅、扇面、斗方等。其中,展示的各类成品书画扇80余把,一展出便被抢购而空。现场还有不少书画作品也被“相中”,双方因此结缘,互留了联系方式,约好待展出结束后深入交流。
一扇在手,古韵左右。高雅的书画艺术,经由展览场馆,借“秦人码头”夜经济的大众媒介,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书一画,自带光芒。所到之处,尽显雅趣风流。
灵宝人有多爱书画?8月13日晚,在“秦人码头”大舞台上,以牡丹见长的著名书画家张天武应邀前来现场表演悬空作画。只见他镇定自若、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分分钟功夫,一幅雍容华贵、艳而不俗的牡丹图呈现在众人面前。台上近观者目瞪口呆,台下远瞧的纷立翘首。然后,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
张天武告诉记者,他刚从外地赶回灵宝就马不停蹄来到函谷关“秦人码头”,气儿也来不及喘就匆匆上台作画。当时台下有人问他,你这画准备卖多少钱?他说只赠不卖。听说家乡在函谷关新建了一个“秦人码头”发展夜经济,心里非常高兴,这是好事啊,必须来!有人劝他,你这样做,不怕影响你在圈子里卖画吗?他笑笑说,这里是我的家乡,为家乡做任何事我都心甘情愿。他说身为灵宝人,有责任为家乡做点儿贡献。何况作为书画家,是家乡养育了他,也成就了他,能够以书画作品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欣喜之情,能够为家乡发展加油助阵,他感到非常荣幸,又有什么理由推三阻四、斤斤计较!
“说实话,走过很多地方,还是喜欢灵宝。我的家在这里,我的生命和艺术的根脉在这里。”他说。
就画论画。这幅《牡丹颂盛世》,以及题诗宋代卢梅坡的《牡丹》,浑然天成,意韵悠长,更道出了画家的一片赤子之心。画风热烈而写意,言辞简约而明亮,感人至深。画为牡丹,诗亦为牡丹,花与花相惜,诗与画相映,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赞颂之意,祝福之心,尽在其中。诗曰:
玉兰四面护花王,一段风流似洛阳。深院不须驱野鹿,只愁蜂蝶暗偷香。在这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地方,情怀是诗,也是画。
山水灵宝,水墨弘农。看不够的美景,叙不完的深情。一书一画风光秀,韵无穷。念兹在兹情相牵,四时同。
“秦人码头”,除了打卡的热闹,更有思乡的源头。
一路走来,风景一直在心里。留在纸上,成书成画。落在诗里,成酒成愁。
而人,无论男女老幼,皆在山水间,更在水墨中。
涧河不息,文脉不断。雄关尚在,民生相托。壮哉!
看今日“秦人码头”,弘农岸,夜星灿烂。
喜明朝风起处,势头劲,正扬帆。
来源:中国金城传媒
记者:卫伟
内容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由燕山教育重新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