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灵宝旅游
灵宝房产
灵宝天气
灵宝新闻
灵宝特产
灵宝招聘

灵宝记历韩达荐读荐转

本期导读

头条:灵宝记历

韩达

二条:我的少年暑期生活

胡玉全

三条:河南思客举办弘扬长征精神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

邓丽星

总第期

01

  己亥年仲夏,应《河南思客》的一纸邀约,时隔数年之后,我再次前往灵宝。

  下高速公路,驶入连接市区的开元大道,车速放慢了许多。衡岭逶迤,黄土高原早已被翠绿的颜色染透,在清晰的天际线下呈现出一幅墨绿色的剪影;道旁的月季、蜀葵开得正艳;紫叶李、黄金柳不甘示弱地轻摇柔枝……那景色在夏日的晴空下,分外地触目。唐人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的佳句,放在这里简直就是绝唱——那一刻,我真切地体会到,欲超越古人另咏新境,是如此地不易!

  依稀记得上次离开这里的遗憾:比如说没有去燕子山、天鹅湖、崤函古道,未来得及仔细品读那流芳千古、声蜚海外的函谷关……

  灵宝的魅力是无穷的。仅听她的名字,就觉得秀雅而又亲切,不禁令人联想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诗句,想到“唐初四杰”之首的王勃,以及他那篇睿思奇才、孤篇横绝的杰作。作为从文之人,本有望文生义之恶习,而到了灵宝,感触及遐思可能更多——我很想驻足那绿柳飘丝的浓荫里,作一番长相思之忆……

  王勃祖籍河津,与灵宝隔黄河相望,又曾任当年的虢州参军,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与灵宝的关系。

  古称桃林的灵宝,因唐玄宗在函谷关挖得“灵符”改年号“天宝”,于次年老子诞生日赐为今名。唐玄宗于王勃去世近40年后登基,在位45年,我们更没有理由说他没有读过《滕王阁序》。唐玄宗作为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无疑是聪明的,他在其曾祖父认祖归宗老子后,也承袭祖上以老子的“无为而治”作为治国理念,即位期间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继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之后,开创了唐朝的极胜之世——开元盛世。但他也因在后期宠爱杨贵妃而怠理朝政,导致安史之乱。事实证明,天赐的“灵符”,认道祖老子为宗,也没能保佑他的江山永固。

  夏至已过,暑热的夏意一天天地深了。弘农涧河岸的花草树木争先恐后地展示着它们的风姿。太极圣湖盛千顷碧波,将临近的草木以及正在施工的桥墩,乃至更远处衡岭高原上的翠色统统揽入怀中。

  干热的风漫过正在盛开的荷花、芦苇、菖蒲……变得清凉。过眼的山塬,高低有致,青翠的植被与黄土高原惯有的深黄互为深浅,远远望去,如见街头着装不一的行人,既古朴又新潮。

  再见似曾相识的远景近物,我从心中感到隔年后的亲切。

02

  函谷关是灵宝最显著的地标,“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在冷兵器时代,函谷关以它独特的地理优势,雄踞于豫陕两地唯一的东西要道上,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贸易的枢纽。有史料记载,有史以来至年10月前,这里发生过的大小战役达余次。其中包括陈胜、吴广起义军西去攻进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李自成破官军重围出关,我国军民在此顽强抗击日军西犯西安在内的著名战役,数不胜数。

  更因《史记?老子列传》……“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所载,为后世留下千古之谜。

  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一文一武,同在函谷关中。灵宝这块风水宝地也因之大为增色。昔年如风云人物,距今早已遥远得不可追寻。惟余一条故道来供后人凭吊、遐想,包括老子,只活在他那五千言的《道德经》里。

  现存的函谷古道,因近代铁路公路的贯通而废弃后,至今保存良好,最宽处不足5米的古道,隐于幽深的峡谷之中,道旁遮天蔽日的灌木,在平添了几分古意的同时,更让其显得神秘。老子在这里写完《道德经》后,骑青牛悠悠出关时,真的走的是这条路吗?尽管观看、聆听过有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的模拟解说,我依然想象不出,包括大河西岸那些烟云风物,当年会是什么景象?

  如今,这位早被奉为道家鼻祖的老人,被塑成一尊高大的铜像,立在广场中央,手握书卷,仿佛那部《道德经》还没有画上句号,又似乎想把写给世人的五千言文字,重新收回卷中。

  老子是幸运的。两千多个春秋过去了,道家的精神没有受到冷落。联想到不久前在老子故里看到的纪念馆,以及刚刚建成的“老子学院”,包括现在看到的规模宏大的文化广场,老子应该感到满足。

  老子也是孤独的。仅仅五千言的文字,让世人研究了两千余年,至今依然看不透字里行间的重重迷雾,悲耶?幸耶?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望气竟能知老子,弃何不识终童?”唐人胡宿的诗,是对函谷关最好的诠释。如果说函谷关仅是一处军事重地,那么它将无法在中华历史上留下如此重要的地位——应该感谢那位素识天象、慧眼识人的尹喜。没有他的盛情款待和恳求,中华文化将失去一笔巨大的财富。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它创立的道家学派,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集天地万物,人文社会、军事、艺术之大成,几乎无所不包。作为方法论,它告诉世人对世间万物都不应对其施加压力,而改变它们本来的发展规律,这个世界才会和谐。作为世界观,他提出的“无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大作为——是一套淡漠了世俗价值观的评判体系,从而让我们超越自身与千古,去冷静地对待人生!

03

  函谷关最高的建筑是关楼。楼台虽不算高,却可遍览文化广场全景。作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关隘,现存资料显示北朝北魏正始元年(公元年),弘农太守在此建造关城,后称“魏关”“大崤关”“金关”。陪同的文友介绍说,现在关楼的风格、规模,都是仿汉代的建筑。体量宏大、风格厚重的关楼,很能体现汉唐时代中华帝国的雄风。

  登高赋诗,向来是文人的兴致。当年亦文亦官的张九龄,登关楼曾作诗云:“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诗文浅显而直白,虽不像《望月怀远》那首传世佳作一样,抒情写景并举,想象丰富,语力铿锵,但却透出一股藐视一切的霸气。作为诗人,张九龄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开元盛世因他而盛,也随他去后而走向衰落。

  张九龄去世近百年后,另一位官至翰林学士的诗人皮日休,登关楼时写道:“破落古关城,犹能扼帝京。今朝行客过,不得晓鸡鸣。”这位曾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诗人,出身贫寒,尽管他才华横溢,但他的仕途却始终充满着丛生的荆棘。这首诗与他之前抨击时弊、同情人民、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之风格一脉相承,充满了讽刺意义。借“鸡鸣狗盗”这一典故,一针见血地反映了没落晚唐社会的现实。如果说,张九龄的诗作是咏赞盛唐函谷关的绝唱,那么,皮日休的诗文就是晚唐王朝的挽歌!

  老子文化广场上熙熙攘攘,通往函谷故道的入口处,游客络绎不绝。衡岭高原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下,巍峨如昨——什么秦朝的长城,汉代的边关,明朝的红墙……在国力不济的前提下,都是不堪一击——金色的道祖塑像身披霞光,整个广场都沉浸在一片神秘、祥和、不事张扬的氛围中。五千言道德真经,被镌刻在高大的广场书壁上。端庄工整的篆书、行书,引人驻足观赏,比起刚在关楼上的感悟更为深长!

  今年6月,我在老子的故里看过古今书法名家恭题的牌匾,再见书法,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书家的圣人,以及他在兰亭修禊的曲水流觞——细想晋唐的书法圣手,倘若无酒无诗,笔下的作品又该是何等气韵呢?老子饮酒吗?今人无法知道;王羲之为什么就没有留下一字与《老子》有关的作品呢?

  弘农涧水悠悠北流,缕缕流闪的水面无波无纹,我很想折下岸边的一段柳枝,在上面写下我无尽的心思。

  老子当年写下千言文字后,西去不知所终;尹喜读完千言文字后居然也归隐深山。看过老子文化广场,我虽不至于归隐,但也该离开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在一个地方停留,仿佛读完一本心仪的书那样,总会有合上的一刻。

  那天,夜宿二仙坡,枕着蛙声入睡后,做了一个崇古的清梦:关于颔飘长髯的老子,关于魅力无限的灵宝,关于我应该铭记于心的一切!

三门峡采风系列文章

●海豚约会白天鹅——《河南思客》采风团走进“五彩三门峡”

何思

●同纬度向西

胡建武

●三门峡大坝散记(散文)

墨柳

●中流砥柱随想

李树友

●玄牝之门

宋宏建

●三门峡,一座美丽的城(外二首)

如月

●柳庄印象

李志强

●丝绸之路上的崤函古道

叶灵

●浩淼轰鸣大坝情

邓丽星

●在二仙坡上

李保平

●千载风流函谷关

王峰轩

●一声妃子笑古道几征尘

阚则思

●诗意三门峡

李莹莹

●那里留有爷爷的足迹

李智信

●三门峡的厚重

崔思明

本篇审稿邓丽星杨西仑组版王睿鹏

作者简介

  韩达,男,河南省沁阳市人。年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迄今曾在警察、律师、政府机关等岗位任职。20世纪90年代至今先后发表过社科专著《人类的情绪》,长篇小说《传道红尘》《菩提树》,散文集《守望理想》《心上的风景》等文学作品。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理工大学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院长。

  《河南思客》签约作家。

本文作者韩达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   委 陈 旭 庄凤娟 李智信

      张红阳 胡建武 伊 人

总策划 吕佩义

出品人 杨海燕

初心

思想,影响人生

文字,抚摸心灵

战略合作

河南爱好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兰考县双语学校

河南省鸡冠洞风景名胜区

开封市西郊乡高屯社区

河南迪通置业公司

友情支持

新华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声明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baozx.com/lbzp/2589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