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灵宝旅游
灵宝房产
灵宝天气
灵宝新闻
灵宝特产
灵宝招聘

营魄抱一能修炼成仙道吗道德经第1

一、古人修炼的理念

本章内容涉及古人修炼的一些基本理念,简单介绍一下。

按:这些理念有些是各家门派的不传之秘,但某认为在现代社会,没必要敝帚自珍。

(一)精气

古人通过观察认为,人之所以活着,是因为身体内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这种东西消失或者离开了身体,人就会死。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古人叫精气,简称气。气的意思是看不见的作用和功能。

文言文的“气”与“器”经常通用,两者都有“作用、功能”的意思,但有区别。“器”的作用和功能是明显能看到的,而“气”的作用和功能是看不到的、隐藏的。

“器”中间是一只犬(狗),四周的四个口表示门户,意思是狗能看守门户,其作用和功能是能明显看到的,所以叫“器”。

所谓精气,是指上好的、精华的作用和功能,可以养育生命。

(二)追求长生

人出生前的精气叫先天之气,出生之后叫后天之气。

人出生前,先天之气最多、最重。出生后,先天之气会逐渐转换为后天之气并存储在魄中。当先天之气完全转换为后天之气时,人就到了壮年。接着后天之气会逐渐消散,人也开始慢慢变老。当后天之气完全消散殆尽,人就死了。

古人想通过修炼,把魄中的精气围拢起来,与肉体融为一体,让精气不外散,从而达到长生的目的。这步过程叫抱一。

婴儿出生前的先天之气没有与肉体分开,而是弥漫全身跟肉体合一。这种状态可以像天地一样无忧无虑,容易沟通天地,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修炼的第一步是抱一,第二步是天人合一。当然有些门派的理念略有不同,有些认为两者可以同时进行。

按:三魂七魄始于东晋,之前没有三魂七魄的概念。

(三)天人合一与一气化三清

在远古时代,生命的诞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直接关系到部落的强大和种族的延续,所以古人对婴儿的研究很重视。

通过观察古人发现,婴儿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能感知自己和外界的区别。每当母亲情绪变化或跟婴儿说话时,婴儿会用脚踢母亲肚子,表示知道了。

因此古人把先天之气的功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本体的认知,是有,叫阳气;另一类是对环境的认知,是无,叫阴气。

这是“一气分阴阳”,是先天的“抱阳负阴”。抱是指拥抱、拥有,抱阳就是拥有阳,拥有本体。负与抱相对,除了本体,其余都是无;负阴是指除本体之外的非本体。

先天之气与本体一起共同发挥三种基本功能:

(1)先天之气的原始功能是认清本体,所以把这种功能叫元始,称一清。

(2)本体是先天之气的载体,没有本体就没有先天之气的存在,所以本体的这种功能叫灵宝,称二清。

(3)先天之气和本体互相依存,这种功能叫道德,称三清。

这就是一气化三清。

随着道教的出现和发展,魏晋时期将三清拟人化,称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这时已经抛弃了三清的原始意义,各派为此还有争议,甲说是老子化三清,乙说是太上老君化三清。

(四)现代解释

尽管远古的生理学不如现代,但古人的推测却离事实不远。

人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生理机能。人还在胎儿阶段时,各个器官逐渐成形。当各个器官能够支撑脑神经活动的同时,思维活动也同时产生。类似于先天之气。

现代科学判断死亡的标准之一是脑死亡,也就是思维活动停止。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思维活动,即使心脏在营养液的作用下能跳动,但人其实已经死了。因此思维活动类似于精气,精气在则人活着,精气不在则人也没了。

思维活动能产生两种意识:一是自我意识,也就是“我”,是对本体的认知,这是阳气;二是外界意识,也就是除了我之外的认知,这是阴气。类似于“一气分阴阳”。

思维活动和本体共同发挥三种基本功能,类似“一气化三清”:

(1)思维活动产生自我意识,认清本体,类似元始。

(2)本体是思维活动的物理基础,类似灵宝。

(3)思维活动和本体互相依存,类似道德。

对比之下,会发现古人虽然没有现代仪器的帮助,但推测的结果就与事实情况八九不离十。

最大的误差是:古人认为人出生后,精气会存放在魄中,会逐渐消失。事实上,思维活动是与脑神经同生共存的,是脑神经的老化导致思维活动的衰退,而不是消失。

(五)应该知道

根据生理知识,现代人至少知道三点:

(1)思维活动(精气)与肉身本来就是一体的,无需修炼。无论再怎么修炼,当脑神经死了,思维活动(精气)就不存在了,相当于思维活动(精气)与肉身分离了。

(2)思维活动(精气)与脑神经是同生共存的,没有所谓先天与后天的差别。凝神聚气只能让神经系统的活动变得活泼和敏锐。

(3)思维活动(精气)中的各种杂念是对外界的认知,执念是对本体的认知。涤除了执念和杂念就是涤除自我意识和外界意识,人会彻底玩完。

二、原文与释文

推崇围拢精气与肉身抱合为一,二者就能永不分离而得长生?

凝神聚气达到至柔状态,就能像未出生的婴儿那样,达到跟天地一样无忧无虑的境界?

涤除心中的各种杂念和执念,了断一切尘缘,就能完美无缺而成仙人?

爱护民众,让国家生机勃勃,民众能不知道?

所有机会的大门在民众跟前,打开和关闭的主动权在民众手中,民众能心甘情愿雌伏不动?

通晓事务和精通技能的人,自己能会不作为?

国家给民众提供生长的土壤来畜养民众,是为了长远积累。生养民众而不占有,民众成长而不主宰,让民众自己变化发展,这才是深谋远略之德,能长久稳定共存。

三、释读

(一)三个否定

了解了古人修炼的基本理念,很容易判断前三问是否定的答案。

戴是推崇。营是围绕、围拢。魄是精神、精气。“戴营魄抱一”就是推崇围拢精气与肉身抱合为一。

传世本作“载营魄抱一”,载是施行。前后差别不大。

抟是集聚,抟气是凝神聚气。

修炼为什么能让人着迷?修炼过的人都知道,修炼能产生气感,甚至有些人还能“真气外放”。但气感究竟是什么东西,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

思维活动是脑神经活动时产生的微电流,而气感是神经末梢活动时产生的微电流。这种微电流能让人感觉舒爽,并因此上瘾。

现代科学证明,动植物是能发电的,土豆发电的实验很多人都见过。其实早在年,人类就已经成功做过用青蛙腿发电的实验。

所谓“真气外放”,其实是各人身体的电压差所形成的一种现象。把带静电的物体靠近皮肤,那种感觉就是“真气外放”的现象。

修炼能锻炼身体,能让身体各项反应比一般人更敏锐。但想要达到所谓的元婴期、化神期、虚空境,那是玄幻小说看得太多导致的,不如早点洗洗睡了更好,明天还要早起干活。

玄览是指心境,也就是心中所看到的、所认识的,泛指各种杂念和执念,说白了就是尘缘。

所谓心境,其本质是思维对世界的认知,是人的意识。人活着的时候,意识与肉身是不能分离的,不可涤除。

隐世而居只是离开这个现实而去了另一个现实而已,始终还是在红尘中打滚。

(二)三个肯定

后三个问句是肯定的回答。

“爱民”就是爱护民众,“活国”就是让国家生机勃勃。民众自己过得好不好,自己比谁都清楚。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果把李嘉诚当作标准,那这辈子就很难有机会知道什么叫好。如果把感悟天地当作标准,那要看条件。有经济基础或有人养着那当然好,无需感悟天地,哪怕是感悟一颗小草也能感觉到好。

春秋前以及甲骨文,“天”是指一个整体形态,包括国家这个整体形态,而不是指大自然的天。

比如“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属其耳目”、“不出户以知天下”等,“天”是指国家,自己的国家范围就是自己的天下。

又如人们常说“下班回家后就是我的天下”,“天”是指自己的家这个整体形态。

再如俗语说“老子天下第一”,“天”是指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个整体形态。千万别以为自己真的天下第一,下场会很惨。

所以“天门”是指整体门径,也就是所有机会的大门。国家把所有机会的大门放在民众跟前,让民众自己去选择打开或者关上哪扇门,可以选择修仙、可以选择职业、可以选择自耕自足等等,自己变化发展、自己作用。当把所有机会的大门放在民众面前,谁会选择躺平?

什么是四达?夫家众寡、六畜车辇、稼穑耕耨、旗鼓兵革,此为四达,涵盖了古代大部分职业。所谓“明白四达”,表示精通某种事务或技能。

一个人如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什么都不干?那还辛苦学来干什么?学厨师、学种养、学技能等,无非就是想要有一番作为。

所以精通某种事务或技能的人,自己肯定会去作为。不要以为姜太公钓鱼是愿者上钩、诸葛亮是因为三顾茅庐才出山,如果周文王和刘备不上门,姜太公和诸葛亮会哭着求上门。

(三)畜养与玄德

生是生养,即提供条件让民众繁衍生息。畜是畜养、储存积累。为什么要畜?

好比天地。天地没有身体,万物组成的整体就是天地的身体,天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形态。如果没有万物,空空如也,那就没有天地,只是宇宙虚空。所以天地要畜养万物,让万物能生生不息地存在,这样天地和万物才都能长久稳定地存在。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天地是经过无数岁月的积累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就是说,“畜”是一个深远长远的过程,深远长远叫玄。

国家也一样。国家没有身体,民众组成的整体就是国家的身体,国家表示的是一个整体形态。国家为民众提供生存条件以畜养民众,使民众能繁衍不息,不断付出自身组成整体,成就国家的存在。这是一个深谋远略的长期过程,叫玄德。

所以什么是玄德?

一个整体形态与众多成员互相付出和给予,以实现长久稳定共存的行为叫德。这是一个深谋远略的长期过程,叫玄德。

按:玄德的具体论述详见“《道德经》中的玄德”。

玄德是长算远略的积累过程,是生之畜之|《道德经》中的玄德

天地畜养万物但不占有和主宰万物,让万物自化、自然,也就是让万物自己变化发展、自己发生作用,以达到天地与万物都能长久稳定共存的目的。

国家畜养民众但不占有和主宰民众,让民众自然,自己发生作用。民众要修炼仙道也好、要沉溺于幻想也好,或者要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等等都行,国家不干涉。

当然除了禁止“化而欲作”。谁要是胆敢破坏“长久稳定共存”这个目标,就“镇之以无名之朴”,将其变成没有任何名分的渣渣。

四、老子知道答案吗

修炼仙道能不能成功?人能不能长生不死?真的能修炼到自由翱翔于九霄之外?

这些问题,现代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老子知道答案吗?

老子不需要知道答案,也不屑知道答案!

这一章的重点不在于如何修炼,更不在于劝人出世或是入世。重点是最后一句“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天地畜养万物,为的是能长久稳定共存。天地不会去管万物,更不会占有和主宰万物。万物自化、自然,要生要死由得万物自己。

国家也是如此。国家提供生存的条件畜养民众,让民众能繁衍生息,为的是长久稳定共存的目标。国家其实不在意民众在干什么,只要不“化而欲作”,即不损害“长久稳定共存”这个终极目标,民众爱干嘛干嘛,由得民众自然。要装睡还是要清醒,要修炼仙道还是要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国家懒得管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baozx.com/lbxw/31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