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件(组)传世精品将展现永乐宫瑰丽神秘的壁画与煌煌壮美的建筑。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历经千年岁月,中国大运河以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水为脉,以物铸魂,策划推出“文化遗产”系列特展,希望向公众系统阐释相关文物蕴含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进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走入百姓生活。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黄河在风陵渡掉头向东,流经芮城永乐宫,浩浩荡荡,南去的拐点即是大运河。大运河文化带与黄河文化带建设同属国家重大战略,永乐宫南临黄河,北依中条山,是珍贵的黄河文化遗产,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从永乐宫这座有着传奇整体搬迁经历,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我们得以一窥古往今来对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科学利用。
永乐宫的艺术之美不仅在于三清殿壁画的恢宏巨制,纯阳殿壁画的神奇妙化,重阳殿壁画的引人入胜,还在于煌煌官式建筑之壮丽、道教文化之深邃,她宛若山河遗珍,七百余年来,静静地等待着您的到来。
第一部分:煌煌巨制
“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据统计,元代建筑多达处。永乐宫原址位于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由全真教大师宋德方首倡、潘德冲主持修建,年始建,年完成,耗时年建成。在现存的元代建筑中,永乐宫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唯一的一座元代官式建筑群,建筑风格在继承宋、金时期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和创造,总体布局疏朗,单体建筑宏伟宽阔,粗大的斗栱层叠交错,雕饰简洁明朗,形成了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能够完整保留到今天,弥足珍贵。
本次展览中,永乐宫的三大镇馆之宝都将在这部分呈现: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三清殿琉璃鸱吻及正脊、《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卷)。尤其是一套长17米,高3米的三清殿琉璃鸱吻及正脊,是首次完整地展出,观众可以°环绕式近距离观看三清殿五彩脊身之华美,感受堆花脊筒之先河。
第二部分:壁上丹青
永乐宫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闻名中外,是中国现存寺观壁画中规模最宏大、题材最丰富、画技最高超的典型代表。永乐宫壁画艺术继承了唐、宋绘画传统,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意义。永乐宫保存下了最完整、最成熟的壁画制作全流程标本,并以壁画为主体,融汇彩塑、彩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永乐宫绘画、彩塑和装饰艺术。在永乐宫,顶级的元代艺术大师们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以线为骨的绘画技艺和沥粉贴金等彩妆技法,把天人合一,将神俗共画,营造出恢宏的宗教道场、生动的世俗画面和永恒的艺术空间。
展览中运用多种国内领先科技,克服不可移动文物展示的困难,通过音频、视频、图片、3D扫描等多种手段,从艺术、文物保护、科学、美学角度展开对展览的深度解读:有以动画解读反映壁画绘画特点;有以App辅助观众了解知识点;还有以沉浸式方式打造永乐宫服饰图案体验空间。
第三部分:遗珍重光
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勘查调查工作中重新发现了永乐宫,其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各殿内的壁画绝大部分为元代的原作。永乐宫的重新发现,震惊了世界。永乐宫建筑和壁画是中国建筑史和艺术史上的杰作,也是绝无仅有的艺术瑰宝。年,国家开始兴建三门峡水利工程,国务院决定将当时处于工程淹没区的永乐宫,整体搬迁到芮城县北的古魏城遗址之内,即永乐宫现址所在。从年开始,经过勘察、测绘、设计、选址、临摹、加固、揭取、迁运、复建等过程,历时10年完成。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困难情况下,国家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投资万元,组建了由数十名专家和技术人员与余名匠师、工人组成的搬迁团队,跨地区、跨部门、多行业合作,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完成了这一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手摇偏心锯是迁建团队发明的用于切割壁画粗泥层与墙壁的切割工具,除了展出当年真实使用的一件偏心锯,展场内还做了一件可以互动的装置,观众可以上手操作偏心锯,切身体验壁画搬迁的过程。
第四部分:观妙入真
永乐宫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除了元代建筑以外,殿内宏伟精美的壁画更使人惊叹。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又称无极殿,殿内原本供奉的是道教最高神祇元始天尊(玉清)、灵宝天尊(上清)和道德天尊(太清)的塑像。围绕三清神像绘制有一铺壁画,称为《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为.34平方米。它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勾填画法,表现了以六帝二后八位主神率领的二百九十余位神仙朝拜三清的浩荡场面,构图宏伟、气势磅礴,笔法设色传神,线条刚劲而富有气韵生动之美。
本部分的展示使用先进的数字化扫描技术,保留了壁画原真的状态和颜色,再由3D打印技术将永乐宫三清殿东、西两幅壁画以原大呈现。观众还可以通过扫描脚下的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