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由省文物局指导,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的“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市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形式举行。经过各项目负责人汇报,由专家无记名投票,在10个汇报项目中,最终推选“灵宝城烟遗址”“淮阳平粮台城址”“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济源柴庄遗址”“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墓”五个考古发掘项目为“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河南灵宝城烟遗址发现的仰韶早期陶窑
图片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灵宝城烟遗址位于川口乡南朝村城烟自然村南部。为配合国家重点项目蒙华铁路建设,年4月-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发掘了灵宝城烟遗址,发掘面积余平方米。(编辑:灵宝热线)发掘表明,仰韶早期遗存是城烟遗址的主体遗存,仰韶早期聚落整体保存较好,还发现少量仰韶中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比较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其中以仰韶早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在文化面貌上,这批遗存应属于仰韶文化早期东庄类型。
仰韶早期房址发现近30座,以圆形或椭圆形半地穴式为主,另有少量面积较大约20余平方米的地面式建筑,偶见个别方形半地穴式房址。该时期墓葬有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其中以长方形竖穴土坑一次葬最常见,数量达44座,葬式多单人仰身直肢,大多无葬具、无随葬品,仅个别墓葬有穿孔蚌饰或石珠随葬。(编辑:灵宝热线)此外,还发现了94座瓮棺葬,大多单独埋葬,也有少量合葬的现象。此外,还发现仰韶早期陶窑20多座,但多数保存较差,仅存底部烧结面,或为地面堆烧形式。其中1座(Y30)保存较好,为竖穴式升焰窑,操作间、火塘、窑室保存较好,窑室底部一周有11个圆形火眼,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窑。
城烟遗址的发掘,是近年来仰韶早期遗址一次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为研究豫晋陕交界地区仰韶早期东庄类型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新资料;仰韶早期聚落内未见明显的居住区、墓葬区、生产区的区分,没有集中的公共墓地,也很少有葬具、随葬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柱列式建筑特征鲜明,很可能属存储粮食的高仓,是粮食存储方式的创新形式;较多陶窑遗迹及大量烧土堆积的发现,表明仰韶早期聚落可能存在专业化的陶器生产。(编辑:灵宝热线)以往豫西三门峡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存发现较少,城烟二里头文化遗存发现比较丰富,且房址、灰坑、墓葬、陶窑等聚落要素基本齐备,这为研究早期国家社会的底层小聚落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本次评选共有10个项目参与,都是年度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有发掘证照的考古发掘项目。地域上来自洛阳、开封、三门峡、周口、安阳、南阳和信阳,基本涵盖了河南的东西南北。从项目性质方面,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考古工作4项,基本建设考古工作6项。遗址类9项,墓葬类1项。从文化内涵来看,涉及黄河文化、早期文明、南北方文化交流与融合、夏文化(夏代)研究、都城与城市考古等多个领域,是河南日常考古工作研究领域的缩影。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山上老兵
审核:农民街
大家都在看原创开学了,灵宝!这组场景您可还熟悉?
灵宝县红线渠工地群炮就要爆炸时......
友情提示: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灵宝热线随时更新灵宝公安交警、灵宝住建、灵宝交通、灵宝公交等限行、路况、道路维修、公交运行线路。实时发布水电等公共民生信息。
版权说明:(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本站标注原创和摄影作品,未经许可请勿截图转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