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1日,三门峡市第六届学校特色发展论坛在卢氏县第二小学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三门峡市教育局主办,卢氏县教育体育局协办,卢氏县第二小学承办。论坛上,三门峡市阳光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张旗,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屈少科,陕州区第一初级中学校长李永斌,卢氏县第二小学陈乐平,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以《家校携手连心,打造阳光教育》《携手成长路,共育“五会娃”》《探索“四动合一”机制,助推家校“四化”效果》《家校共育托举未来,智慧校园静等花开》为题,结合各自学校实际进行了论坛发言。本篇推文即根据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屈少科校长的论坛分享发言材料整理所得。
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的灵宝市豫灵镇,距离市区60公里,是一所地处农村的局直学校。学校成立于年,占地56亩,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人、教师81人。年以来,我们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更是着眼于“把学校办成豫西地区一流的实验性、示范性小学”的远景目标,秉持“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五会娃”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一、着眼发展,明确目标,群策群力绘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如何实现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如何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育人模式,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是实验二小人不断思考的命题。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原有的育人目标“三个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提出的“四个学会”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本着尊重规律、尊重个性、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的原则,秉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育人目标,即培养“会做人、会生活、会健体、会学习、会交往”全面发展的“五会娃”。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设计出了五会娃的动漫形象,将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赋予不同的五会娃形象上,使育人目标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见物思齐,乐以五会娃为榜样。
二、面向全体,科学实施,课程体系做保障
为有效落实“五会娃”育人目标,我们将“五会”要求细化,明确提出每个年级的孩子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各方面的具体要求,设置了具体的成长指导方案,并尝试以课程化发展高效推进育人进程。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我校的“五会娃”课程体系渐趋完善,“五会娃”育人方式方法也更加科学。下面我以“会学习”创客课程和“会生活”厨艺课程为例,介绍一下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
创客教育是一种项目式学习,通过实践研究我校逐步形成了班级、年级、校级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由低技术向高技术循序递进。
同时,也建立起了3套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如航模课程,低年级以折纸飞机为主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飞机类型,初步感知飞机基本结构,中年级通过手抛机、物理动力飞机掌握基本的空气动力学,而到了高年级就可以进行四旋翼飞机的基本构造学习、组装、试飞,对于部分有天赋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完成飞行模拟训练后实地进行固定翼飞机的练习。
另外,这些课程既可以独立成体系又可以相互交融形成完整的课程链,如“五会娃”童话故事课程、泥塑DIY课程、石膏模具课程、“五会娃”涂鸦课程、定格动画课程、影视欣赏课程既可以单独成体系独立上课,也可以形成完整的课程链,即童话故事班学生先围绕“五会娃”的日常学习生活创编童话故事,然后泥塑DIY、石膏模具、“五会娃”涂鸦的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制作相应的人物、场景、道具;最后定格动画的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利用制作的各种人物、场景、道具进行拍摄,制作成动画片;随后全校学生利用影视欣赏课观看由自己同伴创编的童话剧,从而激发学生对不同创客课程的兴趣。
厨艺特色课程,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厨艺能力的提高,设立萌娃小厨(低学段)、匠心大厨(中学段)、少年厨神(高学段)三项荣誉标准,分别设置了基础菜品和进阶菜品两项课程内容。对于基础菜品的掌握:低段学生以不动或少动刀的凉拌菜为主、中段学生以容易切的热素菜为主、高段学生以较难切的热荤菜为主。以此为据,我们编印了《会生活厨艺基础指导手册》,手册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菜品名称、材料准备和制作步骤。学生对照手册内容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在家长指导下进行练习。在每期元旦和六一前夕举办班级“五会美食坊”厨艺展示,从而保证让每个学生每期会做一道基础家常菜,保证毕业时间每个学生至少可以做4凉8热共12道菜肴。
在每一期各学段年级选拔赛中,对能独立完成《会生活厨艺进阶指导手册》中任意2道菜肴,并且在色、香、味、形四个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授予“进阶”身份并获得荣誉称号,以此鼓励学生发展厨艺特长,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会生活”这一目标中关于厨艺发展的要求就具体而清晰,孩子们要做哪些努力、老师们要给哪些指导、家长们要做哪些配合也都一目了然。目标明确、方法具体,教育也就有了实效!我可以很骄傲地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孩子,每个人都能做一桌丰盛的佳肴,我也相信,将来无论孩子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会生活”一定会为他们增添更多的幸福感!
三、多措并举,全面发展,润物无声重实效
具体实践中,我们以“五会娃”育人目标为总领,科学筹划、多措并举、注重实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达到了“润物无声、成长有痕”的教育效果。
一是,以德为首扣扣子,诚实守信“会做人”。德育工作中,我们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开展“行为习惯早养成”“日行一善”“每周一星”“十佳少年”等德育评选活动;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我与小树共成长”“清明节扫墓”“走进军营”“感恩母亲”“垃圾分类回收”“红领巾义卖”等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文明善良、诚实守信,努力做到孝父母、尊师长、遵校纪、守国法,言行一致、踏实做人、实在办事。
二是,人人动手善劳动,历练技能“会生活”。劳动教育总体目标是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我们在校园一角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实践,在结合节气时令的春耕、夏管、秋收、冬藏中教育孩子懂得“劳动最光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制定生活技能实践要求,并请家长帮助、指导同时监督孩子在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定期举行生活技能竞赛,评选生活“小能手”,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历练。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也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逐渐养成了乐于劳动、善于生活的优秀品质。使孩子们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三是,强健体魄培意志,科学锻炼“会健体”。我校采取“双球驱动挖潜能,多彩项目强兴趣”的思路开展体育工作,旨在让每一位从实验二小走出去的学生都拥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教育中,我们以普及篮球和足球运动为重点,积极开展“一班一品”和教师“一人一项目”特色体育活动;通过全员参与阳光大课间活动、经常性的班级间篮球足球比赛、“致敬我心目中的体育明星”演讲比赛、“体育常识竞赛”、体育节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喜爱的体育运动,自觉在锻炼中磨炼意志,养成坚持锻炼、科学锻炼的好习惯,为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求智重效讲方法,绿色发展“会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学段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学习习惯指导细则,教师根据细则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并持续严格要求;学校将学生学习习惯检查与考核作为“会学习”考核重点,每月检查、反馈,以评价促养成,收效显著;同时,我们以“快乐阅读”与“创客教育”为抓手,通过架构阅读导向、创设阅读环境、开展阅读活动,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在创客教育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德艺双馨兴趣浓,才艺双全“会交往”。学校成立了九大类79个社团,教师人人带社团、学生人人入社团,师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最美豫灵人”、校园文明岗执勤、上放学时段安全护学、餐饮监督等志愿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中学会相互合作、尊重他人,懂得关心他人的需要、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与人交往能力不断提升。
四、家校携手,内外同频,同心同德育良才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是决定孩子成人成才的关键,我们必须聚合家校共育的力量,才能有效助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五会娃”育人目标。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广而告之”聚合力
确定了“五会娃”育人目标,我们首先通过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学校家委会把家长组织起来,逐级建立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