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灵宝生活圈,70万灵宝人都在看
优秀村支部书记(含第一书记)☆
张宗义
☆
老牛伏枥志昂扬
今年65岁的张宗义担任川口乡赵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已经30个年头。在他的坚强带领下,目前该村已发展种植果品面积达到亩,成为群众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该村连年被评为灵宝市“六无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灵宝市五星级党支部,三门峡市五星级党支部标兵,张宗义先后获得灵宝市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三门峡市脱贫攻坚优秀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张宗义政治坚定,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经济理论和优秀党员、先进人物事迹,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积极挖掘村后备干部,培育乡土人才,为扶贫工作助力。制定实施《赵家沟村脱贫攻坚三年规划》,经常与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加班加点入户走访,任劳任怨,使行业政策落实到位率达到百分之百,圆满完成整村脱贫摘帽任务。先后争取上级资金余万元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和“提水泵站”工程,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实施“大樱桃种植水肥一体化”,小型冷库、果品销售市场建设项目。同时实施了文化大院和舞台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项目,完善党员培训和群众活动设施,巩固党的阵地,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主动担当,丰富载体,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第一时间接受群众诉求,利用党员活动日载体讨论研究村内大事,开展道德模范评比,引导全村树立良好的风气。不辞劳苦,发展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新发展大樱桃亩,花椒种植亩,村内形成了以大樱桃种植为主产业格局。年大樱桃种植全村收入万元以上,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
李军泽
☆
甘当群众“老黄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老黄牛”是李军泽的座佑铭。“当好一名村干部,首先要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涧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军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多年来,李军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工作,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上级部门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不论工作大小,均认真对待,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为了改善村落后的面貌,他积极向上级申请,改善人居环境,通过部分村民群众搬迁,改善了户、0口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涧口新村被三门峡市、河南省环保部门评为生态文明村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对老村进行硬件设施提升,使涧口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他还积极向镇文化站申请建设了农家书屋,建起了村委会群众活动场所,丰富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广大村民的精神生活。经常聘请专家教授为党员或村民办培训、开讲座,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支委例会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聘请有威望、懂经济,会管理、业务熟、党性强的老支书、老党员、离退休干部做村务监督员,加强了对村财务、政务、村干部的监督,树立党的威信和良好的干部形象。
李军泽本人连续多年成为镇优秀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年评为灵宝市劳动模范,五星级支部书记等荣誉。
☆
闫赞超
☆
矢志为民谋幸福
今年57岁的闫赞超,自从年4月担任焦村镇乡观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抓班子带队伍,带领村民搞养殖发展经济,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在他的带领下,乡观村连续10年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全面工作先进村”,连续三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河南法制建设先进工作者”、“灵宝市先进工作者”、“‘双强’党支部书记”、焦村镇“十佳村干部”等。
作为村支部的领头人,闫赞超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常抓不懈,使村两委班子树立起了坚定的政治信念,保持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状态和勤政廉洁的工作态度。建立完善了村干部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畜禽养殖和食用菌生产是乡观村的主要支柱产业,为使村民多学习一些知识和技术,在他的带领下,村每月定期组织养殖技术、食用菌实用技术、蔬菜种植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分送给村民,方便村民查阅。
近年来,乡观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争取项目筹措资金余万元,在村里打造小景观、栽植绿化苗木、安装太阳能路灯、硬化道路,近期还将计划投资余万元打造美丽乡村,现已投资60万元,对文化墙体进行粉刷。如今的乡观村,已成为一个环境美、生态优、村风正、民风淳的文明和谐新农村。
☆
李满屯
☆
家乡蝶变领路人
“五星级党支部”、“五好党支部”、“千万工程”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河南省乡村文化示范村”……这样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寺河乡姚院村干部群众在党支部书记李满屯的带领下齐心取得的。
姚院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户,口人,果园面积余亩,以苹果生产为支柱产业。原来村里道路全部是泥土路面,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出行困难,严重影响苹果生产、采摘和销售。李满屯多次召集两委班子商议研究解决方案,经过不懈努力,三个村民组道路已经全部硬化,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
为实现果品丰收增产,李满屯组织技术服务队,对全村亩老果园进行了乔化果园改造,同时加大新品种引进,引进新品种果树余株,高接换头余株,并利用一切可利用水源对新栽小树进行浇灌,抗旱保苗,全村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采购农资,全方位确保果树提质增效。
李满屯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推行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全村户改造任务按时完成,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各种文化娱乐健身活动,组织广场舞队,积极参加市“五一”文艺汇演、庆“七一”文艺汇演等活动,并多次获奖。
李满屯处处为群众着想,一心想着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持将党员学习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提高村两委干部能力上下功夫,在转变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带动下,姚院村“两委”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带领全村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杨社丽
☆
党员本色在脱贫攻坚中闪光
“我的工作是从熟悉贫困户名单开始,我的日常是‘吃住干’在村,我愿意把我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我要让党员的本色在脱贫攻坚中闪光。”这是驻焦村镇姚家城村的窄口税务管理局干部杨社丽的无悔誓言。
初到姚家城村,杨社丽迅速和村干部们组建了两委班子和组长工作群,和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形成合力,有效推动了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得到干部群众的信任,她通过和老乡拉家常,增近感情,掌握情况,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难题,帮助符合政策的贫困群众落实政策享受。
利用工程师本职这个特长,杨社丽积极和村两委班子谋划申报项目,年底,抓住光伏项目建设有利时机,挨家挨户到群众家里做调解占地工作。年6月29日,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为贫乏的村集体经济增加长期稳定收入。编制工程预算和项目建设书,多方争取项目,将原来生锈的铁罐更换为不锈钢水箱,将三眼机井的水源互相联通,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目前,已投入使用项目5个,正在申报项目5个。
红提葡萄是姚家城村的支柱产业,为更好提升品质,增加收入。年8月23日,杨社丽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代表共30余人到河南农科院的荥阳和新乡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同时又邀请专家到村进行授课,使村民们深刻认识到了只有在品质上下功夫,才会有好的效益。
两年来,杨社丽用实际行动打消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的疑虑,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姚家城村在她的带领帮助下,“产业优、村容美、百姓富”的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
雷顺元
☆
矢志不渝担使命
自年起担任雷家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雷顺元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带领村三委干部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雷家营村被市委授予农村“五星党支部”称号,雷顺元先后荣获“三门峡市劳动模范”称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雷顺元坚持“党支部书记抓党建”,扎实开展各项活动,重塑党员形象,提升党员素质,提高支部凝聚力。在优秀青年、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打造一心为民的干部队伍,提升党员队伍素质,提高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结合西阎特色农业和交通区位优势,依托高速公路出口、国道,该村成立了西阎乡雷家营小杂水果市场,成立柿子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柿子产业,发展黄花菜、户太葡萄,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增收渠道。
雷家营村五个自然村,其中四个自然村完成主、次巷道硬化,而西城子仅通村道路硬化,今年,该自然村主、次巷道全部硬化,对各自然村进村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建成主次巷道各户的花坛式围栏,建成两座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该村还开展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制定《雷家营村巷道卫生保洁办法》,建设垃圾处理池和农村公厕,党员干部带头义务分包全村各个街道,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下一步,将在乔巴地、柳庄自然村主、次巷道安装太阳能路灯盏,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
张建成
☆
与老城发展同进步共命运
一条长米、面积平方米的文化长廊,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景与物,见证了生生不息的情与怀,讲述了老城“蜕变”与他勇于“革新”的美好故事。
自年担任涧西区西华村支部书记以来,张建成一心扑在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搞建设上来,认认真真做好村里每一件事,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与拥护。
他,抓班子增强凝聚力,积极推进“三项制度”建设;抓党建力促村部阵地提升,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聚集党心民心;重实干开启百姓致富梦,积极动员群众种植小杂水果,推进“农家乐”晋位升级,使农户走上致富路。
他,高度重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紧扣全省党建读物学用平台建设契机,在村部建立了党建书架。深入挖掘本村文化资源,投资6万余元,建造了九柏台红亭。筹集资金14万元,翻新大寨舞台、硬化台前广场、绘制周边文化墙,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为村民建立了一个健身活动场所,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强力推进环境治理,先后投入资金余万元,使一、二组的背街小巷变成路平、灯明、无垃圾的美丽休闲之处,并建成一条长米、面积平方米的文化长廊。
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时刻体现着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
党建森
☆
誓做镇区农村发展“排头兵”
党建森,年4月任城关镇五龙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他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带领村两委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为民办实事,逐渐成为城关农村发展的“排头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他的号召下,成立了五龙村民群众议事小组,村级事务做到了办事公正、处事公平、办事公开。重视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开创了工作新局面。
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强化素质提能力,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中,对照要求检视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研讨,“两委”班子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升,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他始终情系群众冷暖,心为百姓解忧,坚守工作职责,一心为民办实事。特别是今年以来,投资余万元硬化村南北道路余米,南塬道路米;投资50余万元,在南北两塬抽水站新建立方米的蓄水池,更新输水管道米,有效改善了塬上农田灌溉条件;投资10余万元清理村中陈年垃圾余吨,清理污水渠0余米,村环境卫生整治达到“一眼净”;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先后评出优秀民事调解员、优秀保洁员、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先进模范,使群众远学有目标、近学有榜样。
☆
任锁祥
☆
不计得失,一心为民
年出生的任锁祥是一名共产党员、灵宝市人大代表、故县镇孔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作为村带头人,他兢兢业业、一心为公、无私奉献,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受到广泛好评。从年起,他垫资建村部、办农家书屋、硬化村部大院、安装健身器材、办起灯光球场、给全村安装监控、硬化村道路、打机井、铺管道、建幼儿园,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多年来的出行难、饮水难、入托难问题;垫资、筹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烟叶亩、栽植红薯亩;清运垃圾杂物、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在他的带领下,孔家营村先后获灵宝市“文明村”、故县镇“全面工作先进单位”、“五好支部”、“尊师重教”等荣誉称号。☆
刘海东
☆
情系群众为民分忧
“扶贫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有混日子、熬时间的想法,只有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点儿事情,留下点东西,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刘海东说到做到。年6月,刘海东因工作需要被派驻到寺河乡上埝村任第一书记。初来乍到,工作理不清头绪,他暗下决心,调整心态、俯下身子、入户走访,研究扶贫政策、制定帮扶措施。帮因意外患病的33岁贫困户石宏伟提振生活信心、谋划发展项目;帮突然患病、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张利东积极申报扶贫补助。通过组织村组干部捐款和向社会筹款,为其筹集爱心捐款40余元用于治疗。用爱心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普遍赞誉。产业兴旺才是根本,脱贫致富不落一人。刘海东带领该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多措并举种好苹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优惠政策,免费为每户贫困户搭建了防雹网,撑起了“致富伞”,促进苹果增产增收。同时,创品牌、找销路,千方百计卖好苹果。经多方奔走,建立我市苹果零售业第一品牌;联系美道家超市在该村建立果品定点采购基地;在三门峡地区5个美道家连锁超市全部设立上埝苹果直销专柜。说起扶贫,刘海东百感交集。他说亏欠家人太多,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才使他能够一心一意去扶贫,实现他的使命担当。所以成绩,不只属于他一个人。☆
张克民
☆
连心群众写初心
“当干部只要用一颗不贪不占的公心,扑下身来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一定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在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张克民心系全村贫困户户人,年摘帽,带领群众发展花椒和光伏电产业,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任职以来,对群众反映的事不推托、不拖延,让老百姓有困难第一个就想到找村里的党员来解决,真正发挥全村53名党员“走在前、干在前、马上办、抓落实”表率作用。
俗话说,“一人打工,全家脱贫”,他千方百计让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组织实施了具有精准性和针对性的种植、机电维修、烹饪等就业技能培训,且由各村民小组长和帮扶责任人负责培训后的跟踪问效。为贫困群众铺好脱贫“致富路”,不断夯实金融扶贫这一“奠基石”。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全部注入光伏发电、花椒产业发展。
同时,志智双扶,做实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必修课”。围绕群众关切,采取文化墙、大喇叭、明白卡、唱大戏、巡回演出、政策竞答等形式,营造浓厚攻坚氛围。每年评选“文明户”、“脱贫光荣户”、“好媳妇”、“好婆婆”,给他们戴上大红花,在村民大会上大张旗鼓表彰,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促进村风好转。另一方面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以市委倡导的“周行一善”志愿行动为载体,组织26名党员群众成立志愿服务队,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大家统一穿上红马甲、配备劳动工具,在村务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