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探出区域合作发展新路子
好政策、好服务
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黄河时报记者卢仙格/文图
3月23日,阳光明媚,将灵宝市豫灵镇的每一处都照得明晃晃的。这个三门峡市最西边的小镇和陕西省潼关县接壤,美食、方言等地域文化也和陕西较为接近。年,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成立,当地企业便搭上了好政策的便利车,通过协调发展、共享机制,进一步凝聚合力、激流勇进。1以有色金属冶炼为联合媒介
实施产业资源的最优分配
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率先成立,灵潼二地成为黄河金三角中的“金三角”。这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区域内探明有色金属31种。年6月,灵宝市与潼关县签订备忘录,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其中灵宝市豫灵镇(豫灵产业园)20平方公里,潼关工业园10平方公里。目前,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依照规划好的实施路径,实施产业共建,以有色金属冶炼为联合媒介,择优选择主导产业,两个园区在黄金产业联合发展的基础上,实施产业资源的最优分配,在政策、规划、招商、运营、投资、政策等方面保持一致性。豫灵镇党委书记薛莎向记者介绍,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历经两年快速发展,产业平台顺利升级转型,抢抓中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能源外溢的机遇,进一步降低要素成本、规划产业布局、壮大产业集群,通过市场化配置生产要素、政府牵线搭桥,使潼关三河口加气站燃气接入豫灵产业园,率先实现了陕气豫用;以降低用电成本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增量配电;潼关企业污水接入豫灵产业园诚志污水处理厂,金城冶金余热跨省供给陕西聚泰公司,水、电、气、路等生产要素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竞争优势不断扩大。2凡事不过夜,办证不出厂门
“一对一”管家模式获企业点赞
在豫灵产业园,记者首先走进了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据了解,该公司承建的“日处理吨复杂难处理金精矿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富氧底吹造锍捕金自热熔炼技术”,建成的“三连炉”造锍捕金系统,是国内首创复杂难处理金精矿高效、节能火法冶炼新技术,金、银、铜回收率可达98.5%以上,同时可有效回收铂、钯、镍、硒、碲、砷、铅、锌等10余种有价元素,做到了资源的“吃干榨净”。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最喜欢的,“三个镇政府机关人员形成‘三人小组’项目服务模式,从始至终为我们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快速推进项目。去年疫情期间,市领导还多次上门,询问我们企业有什么困难。”国投金城冶金党委书记李晓东说道。河南万贯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特种石墨生产的实体企业,具有特种石墨生产的所有加工工序,也是国内第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对产品性能有着严格标准。该公司成立于年10月,目前正在安装设备,近期将试生产。该公司董事长赵万仓是郑州人,经豫灵镇政府招商引资后到此兴业。“现在看来,把企业搬到这里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三门峡的营商环境很好,我们的企业在这里扎根,从企业注册、入驻开建到一期试运行,发改委、物价局、电业局等相关部门我一个地方都没跑过,企业通电、用气等全部都是豫灵镇政府的‘三人小组’帮我们签协议;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厂的环境影响评价手续3个月便批下来了,这给企业留下了很大空间,我们只专心负责搞好发展和市场,而且他们事不过夜,效率特别高。”赵万仓说道。3水、电、气、路等生产要素与陕西互联互通,企业收获实实在在的优惠
经过将近两年的发展,横跨两省的园区行政壁垒被逐渐打破,政府牵线搭桥、市场化配置生产要素正在发挥其最大效益。用赵万仓的话说,除了“人好”以外,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的好政策也是吸引企业安家的一个主要因素,石墨高温加热需要用大量的电和气,因为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成立,水、电、气、路等生产要素互联互通,赵万仓的企业年生产成本降低了3%—5%,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成立后,金城冶金余热跨省供给陕西聚泰公司,水、电、气、路等生产要素与陕西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竞争优势不断扩大。“我们用的天然气是‘一手气’,在西气东输的主管道上。豫灵镇政府来跑政策、谈价格,使潼关三河口加气站燃气接入豫灵产业园,率先实现了陕气豫用,豫灵镇的工业在用气上省了钱。”潼关三河口加气站站长王晓佳告诉记者,该加气站平均每天向河南输送约3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豫灵产业园污水处理、路网建设、供热供暖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潼关工业园因为享受西部政策而形成的电力、天然气等要素方面的价格优势正在充分发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配置不断优化,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让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竞争优势不断扩大。4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规模以上企业达40余家
历经两年快速发展,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样板,区域内实现了道路互通、污水共治、燃气共享,基础设施完备,人力资源丰富,成功创建了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改造工程。生产要素价格持续降低,通过发挥陕西电力、燃气,河南水、管网、道路的比较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共建共享,生产要素价格在中东部地区优势明显。薛莎向记者介绍,目前,豫陕合作先行试验区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已入驻国投金城冶金、中陕核钼业有限公司、万贯实业特种石墨制品、聚泰新材料等一批现代化绿色企业,共有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余家,从业人员4.3万人,区内企业年可生产黄金17吨、白银吨、电解铜10万吨、精铅10万吨、硫酸60万吨、氧化锌2万吨、超硬耐磨材料16万吨、花岗岩超薄板材万平方米,年产值超亿元,豫陕合作跑出了有利彼此发展的“加速度”。来源:三门峡日报
长按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