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经穴名。出自《灵枢·五邪》。别名下陵、下陵三里、三里、中俞髎、鬼邪、下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为强壮保健要穴。直刺1-2寸。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下肢痿痹、癫狂、乳痈、肠痈、虚劳诸证。
功效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理气降逆,通经活血。
1、配关元穴、中脘穴、肓俞穴、然谷穴、水泉穴、肾俞穴等治胃中寒。
2、配太渊穴、鱼际穴、膈俞穴、胃俞穴、肾俞穴治胃脘痛。
3、配上管穴、中管穴、气海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尺泽穴治呕吐。
4、配天突穴、中脘穴、气海穴、内关穴治呃逆。
5、配内关穴、鱼际穴治食不下。
6、配中脘穴、天枢穴、三阴交穴治泄泻。
7、配四缝穴、合谷穴、三焦俞穴、脾俞穴、胃俞穴治小儿疳积。
灸足三里穴:此穴施灸能预防疾病、祛病延年,古人把三里灸又称为长寿之灸,是成年人保健灸的要穴。
操作: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1
针灸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竭诚为您服务,您需了解更多请咨询我们。
门诊-
病区-
供稿:针灸康复科
编辑:周璇
审核:李晶
急诊科:-
-
办公-
邮箱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