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人
用他们的善良之举
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充满温情
使阳店这片沃土焕发出勃勃生机
首届“最美阳店人”网络投票活动开始啦
为您心目中的最美阳店人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B组爱岗敬业、孝老爱亲两类候选人事迹简介如下:
◆◆◆◆
最美人物事迹简介
◆◆◆◆
B01
B01号-王伟伟-阳店镇中心小学
王伟伟,女,42岁,阳店镇中心小学教师。从教22年来,始终以校为家,谦虚谨慎,求真务实,任劳任怨,敢挑重担,勇于探索。多年所带的毕业班学生如今遍布全国各地各大名校,称得上“桃李满天下”。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守今日事今日毕。闲暇之余,大量阅读,提升素养。近一年来,辅导学生童诗创作10余首,自创作品近20首,在该校“好阳春声”校报发表。阳光总在风雨后,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她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灵市、峡市级“优秀教师”,三门峡市“教学标兵”、“骨干教师”;多次辅导学生征文在省、峡市级获奖;个人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在省、市获奖;优质课在峡市级、省级赛课中获奖;参与组织、辅导的各类比赛活动分别获得灵宝市级、峡市级二等奖。
B02
B02号-张建锋-阳店镇一中
张建锋,男,4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中学高级教师,阳店镇崤底村人。年8月被分配到灵宝市阳店镇一中任教,已耕耘在这片教育热土20年,曾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副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他始终坚信:“教育工作永远是在培养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精神和素养,而慈爱、激励、严格则能唤醒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扬帆前进。”他始终坚持用耐心、爱心、理解、鼓励去点燃学生发展的希望。管理工作中,坚持身先士卒,注重管理的方法艺术和落实效果。曾被评为三门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三门峡市优秀教师、三门峡市技能竞赛初中英语组二等奖、灵宝市“抽人赛课”一等奖、两次获三门峡市语、数、英三科联赛优秀辅教师、灵宝市“教学能手”称号、三门峡市“学校管理上台阶”先进工作者等。
B03
B03号-任普召-马泉寨村
今年61岁的任普召,是阳店镇马泉寨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自在灵宝卫校毕业后,一直扎根于农村卫生事业。43年来他用真情服务老百姓,用行动报答村民,始终履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而无怨无悔。多年来,任普召总是让自己保持24小时,不分昼夜全年无休的服务状态。无论数九寒天,还是炎热酷暑,都随叫随到。年腊月凌晨,本村一位彭姓小孩突发高烧需要治疗。他放下电话,背起药箱就冲出家门。由于天黑道路泥滑,一不小心摔倒在泥地里,腿也被刮伤了两处,但他顾不得伤痛,爬起来就继续往病人家里跑去,使病人得到及时医治。他凭着过硬的医学功底,扎实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赞誉,先后获得阳店镇“先进卫生所先进个人”、当选为“阳店镇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年马泉寨村卫生所被评为阳店镇“先进卫生所”。
B04
B04号-杨赞萍-阳店镇卫生院
杨赞萍,女,51岁,中共党员。现任阳店镇卫生院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曾先后当选为中华医学会三门峡分会高血压病、神经内科、心内科、儿科等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医院、医院进修,多次被灵宝市卫计委评为先进个人,年被评为“灵宝市十佳基层医生”、三门峡市临床百名好医生。三十年来,她始终坚守“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准则,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服务病人,始终将“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加强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技术。同时,她把自己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积极为卫生院培育新的骨干。
B05
B05号-张赞召-阳店镇派出所
张赞召,男,汉族,现年41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阳店镇南宋村人。年7月,从河南省警校毕业到灵宝市公安局阳店派出所工作至今。二十多年来,张赞召多次被阳店镇党委、政府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灵宝市公安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通讯员,并被灵宝市公安局通报表扬一次,还先后3次被三门峡市局表彰为“十佳内勤”。在三门峡市局年4月开展的“百姓口碑忠诚卫士”公众网络评选中荣获第二名,年4月,被三门峡市公安局评为年度全市“十大优秀辅警”。二十年间,他累计协助民警破案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其中外省逃犯5名,并在各类媒体发稿余篇,出色的业绩无愧人民的重托。
B06
B06号-彭红勇-阳店镇政府
彭红勇,男,现年38岁,中共党员,阳店镇李曲村人。年到阳店镇党政综合办工作。他博学多才,擅长写作、摄影。工作中积极拓展渠道,寻找信息来源,做到信息灵、情况熟、反应快、知识广,报道信息高效、客观、真实,这都得益于其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调研。他恪尽职守,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曾先后在《河南日报》、《河南经济报》、《三门峡日报》、《黄河时报》,大河网和中原经济网等知名媒体发表稿件余篇,及时报道了阳店的先进工作经验及典型做法,不断提高阳店镇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辛勤的耕耘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他先后获得三门峡市“百名孝星”、三门峡首届“青年志愿服务市长奖”星级青年志愿者称号、“优秀新闻工作者”、三门峡市”十佳优秀通讯员”、“外宣特殊贡献奖”、“全市党务信息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年12月,他撰写的文稿《三门峡阳店镇名贫困户喜迁新居》获得本年度“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好新闻特别奖”三等奖。
B07
B07号-陈闷胜-晓坞村
陈闷胜,男,汉族,晓坞村人,生于年10月,小学文化,中共党员。年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曾多年担任生产队保管员。6年,晓坞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饮水问题,经村两委班子多方申请、努力得到落实。水通了、百姓方便了,可管道的维护、水路的畅通,如何保证?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能干的又因工资低、活脏不愿干,得知情况,陈闷胜主动请缨。他说:“水通了,是利民的大好事,国家的政策好。苦点、累点,没事!只要群众能用上方便的水,我来干!“但0多米主管道和多米支管道的管理维修摆在眼前,他一个门外汉,从安装入手,跟随师傅们虚心学习,掌握有关技术,将全村所有管道网络牢记心上。十几年间,只见他身背挎包、手拿管紧钳,默默无闻地穿梭在大道小巷之间,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不吃群众一口饭,不收群众一分钱。他的辛勤劳作,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坚守与担当。
B08
B08号-赵彦科-阳店村
赵彦科,男,汉族,现年63岁,阳店村人。8年他自告奋勇,挑起阳店村街道的卫生保洁工作。数十年如一日,每天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他用自己辛劳的汗水,用手中的扫帚描绘乡村美丽的容颜。自从他接下这个重担后,就一直没有停下来,每年春节期间,他都能加班加点完成清扫任务。每逢除夕,他和妻子孩子一如平常打扫到深夜,才回家团聚迎接新年。没有声名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卫生保洁员。年复一年,他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以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群众的赞许,唱就一曲最美的劳动者之歌。
B09
B09号-焦应周-胭脂岭村
焦应周,男,现年73岁,阳店镇胭脂岭村人。8年11月起担任村会计一职,至今已近10年,工作中他能做到账目清晰、井井有条,严格遵守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由于胭脂岭村是偏远山区村,距离镇区有23公里,道路崎岖,交通极其不便。他每次去镇上开会、办理村务等,都需要提前4个小时步行到镇政府。无论高温酷暑、冰雪封路,年年如此,从无怨言。10年间,每当开会的铃声响起,他从不迟到,从不缺席。踏着山路,披着星光,他从凌晨的胭脂岭村出发,一路书写着大山深处平凡的坚守。他是以身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好榜样,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奉献,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信赖。
B10
B10号-马战刚-灵宝五高
马战刚,男,年毕业于洛阳师院,分配到五高工作,一干就是20年。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他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一直冲在教学一线。对工作精益求精,加班加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晚上查完寝,待学生休息后最后一个离开,寒暑交替,始终如一。他为人诚实厚道,不断改进师德师风,提升业务水平,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学生们的爱戴,曾先后被评为三门峡市骨干教师、三门峡市优秀班主任、三门峡市优秀教师。
B11
B11号-毕虎斌-栾村村
毕虎斌,男、中共党员,现年44岁,现任栾村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村委副主任。任职以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真正做到了“心为民所惠,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用实际行动和突出的业绩履行着一个农村党员干部的崇高使命和无悔初心。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先后有针对性地走访村群众多户。结合本村实际和脱贫攻坚工作重点,进行认真地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第一手有针对性的资料,同扶贫工作队和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一道研究制定了栾村村三年发展规划:“户太八号葡萄”到户增收项目,项目涉及贫困户户,发展亩户太葡萄,32户发展食用菌万袋、实施整村推进,硬化村组道路4公里,巷道23公里,渠道11公里,建设垃圾收集点5处,道路绿化9公里等、教育就业脱贫11户48人。
B12
B12号-李树革-下北村
李树革,男,下北村村民。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老有所依、家庭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他身患残疾,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多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李树革憨厚忠实,一日三餐端水端饭。虽然有国家补贴照顾,但父亲常年吃药,李树革买了小三轮车做点小本生意,小日子过得暖暖和和。父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他把家打理得干干净净,毫无怨言。冬暖夏凉,体贴入微把老人照顾得妥妥帖帖,闲时就用手推三轮车,把老人推到村里的老槐树下和大家唠家常,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李树革20年如一日,使只有俩父子的家庭充满温馨,赢得了四邻八舍的赞誉,大伙儿都夸李树革真是一个好儿子。
B13
B13号-葛锁玉-南宋村
葛锁玉,女,南宋村人。她的公婆年以来先后住院3次,考虑到兄弟姐妹有各自的负担,她和丈夫商量,尽量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负担了公婆的全部住院费用。三十多年来,与父母、兄弟姐妹间从未红过脸,十分和睦。“年公公住了一次院,婆婆年8月先后二次住院,我们从未通知兄姐妹几人,小妹在灵宝但还有外甥上大学需要钱,所以小妹得上班挣钱,医院跑,但还得上班,在医院也呆不了几个小时,丈夫说,咱们能扛得过去,就不要打搅他们。现在公公基本上大小便失禁,每天得洗,婆婆眼也看不见了,二位老人,蒸镆做饭上下跑,说实话,有时也有心烦,但细心一想,人也是老了需要儿子照看,他们也不想打扰我们,毕竟我们也有老的时候。”年3月,葛锁玉家庭被评为南宋村孝老爱亲幸福家庭。
B14
B14号-任喜忠-南宋村
任喜忠,男,中共党员,现任南宋村监委主任、村卫生所所长。“0年我重组了一个家庭,当时我妻子有一双儿女,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组成了我的6口之家,当时我们都不富有,但是我俩克服种种困难,将彼此孩子视为己出,孝敬双亲。”在他和妻子的言传身教之下,子孙孝顺,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平时在诊所认真为村民看病,早起晚睡,随叫随到,半夜叫半夜起来,到南宋村近二十年了,免费为村民量血压、看小病。谁家有困难,尽己所能去帮助。他本人被村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的妻子也连年被村评为好媳妇、好婆婆、劳动模范。“我的家庭虽小,但也要努力为社会和谐、乡风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B15
B15号-李春妮-栾村村
李春妮,女,中共党员,栾村村人。她心地善良,品行端正,为人坦诚,坚韧勤劳,孝心慈爱,行为表范,善待老人,关爱后辈,家庭和睦,家风清正,对公婆照顾无微不至,对子孙教育循循善诱,用孝心和大爱诠释了一位善良的农家妇女美丽的心灵和博大的精神境界。年在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她积极发展养猪,闲时外出打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共出栏30余头猪,每头猪纯收入元年可收入1.5万元;又参与了扶贫项目“户太八号”葡萄的种植,共栽植了3亩,预计年每亩可产葡萄斤,每斤1.5元可收入4元。
B16
B16号-王敏芳-下南村
王敏芳,女,下南村人。13年前,王敏芳的丈夫被查出患有心脏血管疾病,半身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为给丈夫治病,她四处寻医,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在了她瘦弱的肩膀上,她毫无怨言地支撑起了比山还重的家庭。丈夫不能行动,为了时刻在身边照顾他,王敏芳去田地里干活时,就用独轮车推着丈夫,让他坐在椅子上,边干活边陪他聊天。当一天的农活做完后,再推着他回去。丈夫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都是王敏芳亲自照看,十余年如一日,无怨无悔,陪着他度过春夏秋冬,尝遍酸甜苦辣。每当村里人提起王敏芳,都会对她竖起大拇指,她也多年被评为村里的好媳妇,王敏芳用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精神,传承者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17
B17号-葛应超-杜家沟村
葛应超,男,杜家沟村人。年12月,20岁的他应征入伍,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人正直善良,勤劳吃苦,热心助人,退伍还乡后,曾在村委任村主任等职。由于家庭原因和诸多不幸,排行老二的他独自一人在家种地,照顾现年94岁的老父亲。无论地里活多忙多累,他都会亲手按时按点给老人做好适口的饭菜。他也是村里面有口皆碑的热心肠,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只要谁家有婚丧嫁娶、盖房、农活,只要告诉他,他都会不计报酬地帮忙。葛应超同志对待老人的孝心,个人助人为乐的善心,不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也影响着村民邻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孝老爱亲模范。
B18
B18号-张虎立-官庄原村
张虎立,男,官庄原人,中共党员,年当兵入伍,荣获优秀士兵,连队嘉奖二级“神炮手”。年他在灵宝驻广州贸易公司工作,在和客户谈完业务后,在广州火车站,发现一位老太太被火车轧断腿躺在铁轨上求救。情急之下,他毫不犹医院,垫付押金办好入院手续,一直等到做完手术,安排妥当才离开。羊城晚报、灵宝广播电台连续报导了他的事
迹。他在村里是有名的孝子,成家立业后,深知父母为家庭付出的千辛万苦,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安度晚年。父亲从瘫痪到去世的8年间,他给老人端茶送水、洗澡理发、端屎端尿,从未说一句苦,喊一句累。他常说“百善孝为先”,他身体力行,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
B19
B19号-刘秋兰-西水头村
刘秋兰,女,西水头人。家中只有丈夫和一个60多岁的婆婆,老人因多年劳作只能看家,为把小日子过好,刘秋兰经常起早摸黑,在安置好婆婆的情况下和丈夫一起辛勤劳作。随着时间的流逝,30多年过去了。婆婆已十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儿子结婚生子后要外出务工,家务重担几乎全部由她一人承担,身体不好时也只能一边吃药打针一边料理家务。克服多年腰腿痛的毛病,她除了要清洗老人的衣服,还要像看小孩儿一样询问老人的大小便,一不留神,老人的大小便就会弄脏老人的衣物、床褥,但旁人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老人,都是干干净净的。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作为儿媳的刘秋兰几十年如一日对老人的关怀和照顾,感动了身边的人,传承了中国的道德与美德,周围的群众都自觉向她学习。
B20
B20号-张志峰-布张村
张志峰,男,布张村人。十多年前,医院检查发现患有肝硬化。年2月27日,郑大一附院肝移植科为他做了详细检查,建议只能做肝移植手术。弟弟张志峰得知了哥哥的病情,并没有一味沉浸在悲伤恐慌之中,而是通过上网查询、咨询医生,全面了解疾病有关的一切信息。一个意外的消息让他异常兴奋起来,亲人之间的配型成功几率很高,尤其是同卵双胞胎。医院方面证实,基因完全一样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肝脏捐献和移植从理论上说是不会产生排异的。于是他解开了父母和妻子的担心和顾虑,年5月6日,张志峰,张志红两兄弟,双双被推进手术室,手术顺利。在哥哥危难之刻,弟弟张志峰挺身而出,主动割肝救兄,给了哥哥第二次生命。这件事引起媒体高度白癜风专科治疗好吗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