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六、与历史事迹有关的命名修武县,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
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
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
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
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敕改吴房县为遂平县;
镇平县,因金正大二年(年),境内五朵山农民起义被镇丶压平息,次年设县称镇平;
西平县,汉代以古有西陵亭,当时已平夷,故曰西平;
登封市,由于唐代皇帝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将嵩阳县更名为登封县,年改市;
灵宝市,唐天宝元年(年),因在桃林县南函谷关掘得天宝灵符,遂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年改市。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