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6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一个偏僻农村的村门口,停着一辆50多万的白色轿车。
车上下来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手里还提着几箱营养品和水果。
他径直走向了一条黄土铺成的小路,即使纷飞的黄土把他漆黑瓦亮的皮鞋染脏他也半点都不在意。
这个男子走了好几分钟,终于停在了一个宽敞、开阔但破旧的窑洞门口。
“叔,你在家不,我来看看你,顺便给你提前拜年了。”男子在门口大声地说道。
过了一会儿,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走了出来,满脸笑意地把他拉进了屋里。
“人来了就行,哪里还需要每次都带东西呢,我们都是这么多年的老朋友了,你还跟我这么客气。”
“那可不行,要不是当年你给我一口饭吃,也不会有我的今天了。”
这个男子是谁?中年男子为什么每次都给老大爷带礼物呢?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逃荒而来的父母年,河南省洛阳市的一个穷苦的农村中,有一户特别贫寒的人家。
相比于动辄七八口人的大家庭来说,这户人家的家庭成员数量极为稀少。
他们家只有四口人,两个大人以及一大一小两个儿子。
这户人家姓王,大儿子名叫王建国,时年15岁,小儿子名叫王建华,才刚满2岁。
王家人是在五十年代的时候逃荒来到这个地方的。
他们告诉村里人,逃荒的时候家里的人死的死,散的散,现在只剩下一家三口相依为命了。
村子里的人可怜他们的遭遇,于是就收留了他们。
村长给他们分了一块土地,让他们在上面建起了房子,还开垦了一小块种植用的田地。
不过,肥沃的土地早就已经被村里的原住民们占领了,能分给他们的只剩下了贫瘠的荒地。
还在有了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场所,他们也没有挑剔,就再次扎根下来。
也许是因为逃荒的时候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的原因,王家夫妇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身形也比其他人单薄很多。
之后的日子里,夫妻俩辛勤地跟着大部队劳作,但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始终比别的人干活慢很多。
这样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他们分到的粮食也不多。
好在他们家只有三个人,这点粮食刚好可以维持生活,但也只能让他们长期处于吃不饱又饿不死的状态中。
后来,他们的大儿子王建国渐渐长大了,可以帮父母分担农活和家务了,一家人的日子才好过一点。
王家夫妻非常疼爱这唯一的孩子,就算自己吃不饱,也会勒着裤腰带让孩子饿不着。
因为父母的疼爱,王建国在身形单薄的父母中间显得格外的健硕。
他的身体很好,力气也很大,干农活的速度更是不逊于父母。
年,王建国的母亲被检查出怀有身孕,但此时的她其实早已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
她想着,这个村子里没有亲人可以帮衬他们,如果自己和丈夫去世得早,儿子就只能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为了让儿子有个今后可以相互扶持的兄弟姐妹,她决定冒死生下这个孩子。
几个月之后,她在家中生产,但却遇到了难产大出血。
村里的接生婆经验丰富,快速地挽救了危机,保住了她和小儿子王建华的性命。
但是,从那之后,她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王建华也因为在娘胎里呆的时间太长始终瘦瘦弱弱的。
年的冬天,这个操劳半生的女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虽然她的丈夫耗尽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医院检查,但最终还是没能挽救她早逝的命运。
上门女婿的年幼弟弟她的死只是一个开端,从那之后,厄运仿佛恋人一般始终围绕在这家人身边。
年的春天,家中唯一的顶梁柱跟着村里人一起去山上砍柴,却不慎滑倒,摔下了山坡。
当众人把他抬回来的时候,他早就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15岁的王建国和2岁的王建华都还没有来得及见父母最后一面,就这样失去了他们在世间最后的依靠。
家里没有钱,王建国把家中唯一一块地和一间房子抵押了出去,给父亲草草地办了一个丧事。
之后,他带着弟弟居住在村头的一个破房子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地过着日子。
但是,他们的厄运还远远没有结束。
当时的村里人思想比较落后,他们认为2岁的王建华是灾星,他父母的接连死亡就是最好的佐证。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对兄弟,也不敢轻易靠近他们分好。
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劝说王建国把弟弟扔掉,这样就能摆脱村里的风言风语。
但是,弟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亲人了,同时也是母亲留给他的礼物,王建国怎么舍得弃之不顾呢?
众人看似好意的劝说,让王建国深深地意识到,这个小山村待不下去了。
他收拾好仅剩不多的行李,背着瘦弱的弟弟,一路逃荒,来到了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一个小农村里。
这个小农村里有一户人家,他们家只有一个14岁的女儿,所以他们决定找个上门女婿入赘。
这户人家姓林,他们唯一的女儿叫做林小凤,虽然年纪不大,但长相却非常清秀。
但当时,上门女婿是不受人待见的,就算对方是个天仙,也有很多人不愿意。
王建国带着弟弟逃难到这个村子里的时候,就被林小凤的父亲一眼相中。
林小凤的父亲觉得这个小伙子能够带着弟弟逃难,说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可靠之人。
当时,王建国也已穷途末路,带的干粮都吃完了,急需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王建国成了林家的上门女婿,林家收留他和他的弟弟。
不过,林小凤家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只能保证兄弟俩饿不死,但肯定也没办法让他们吃饱。
王建华虽然才三岁多,但是却早早地懂事成熟起来。
他知道收留他们的这户人家已经尽力了,如果他因为饿肚子就哭闹的话,只会招来人们的厌烦。
况且,大哥是上门女婿,他是拖油瓶,如果让林家人不开心的话,他们两兄弟的日子可能也不会好过。
于是,王建华只能自己想办法填饱空瘪瘪的肚子。
他每天上山挖野菜、割草砍柴的时候,就会生吃些野菜根充饥。
如果运气好,找到一些野果的话,王建华就会更加开心,直接把所有的野果都收入囊中。
自己吃不饱,却接济别人王建华这些自以为隐蔽的动作,全被一个叫做李富贵的村里人看在眼里。
李富贵比王建华大19岁,刚成家不久,他的孩子只比王建华小一岁,但看起来个头却比他大很多。
他知道林小凤家的情况,也猜到这个孩子可能在家里没有吃饱。
小小的王建华那时候衣衫褴褛,看起来就像一个四处流浪的小乞丐一样。
年龄的相似激起了善良的李富贵的同情和父爱,他决定要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
如果在山上遇见了,李富贵会悄悄地告诉他,哪个地方有新鲜的野菜和已经成熟的野果。
有的时候,李富贵还会带他回家,请他吃上一个热乎乎的馍馍。
其实,李富贵家里的粮食也不多,仅仅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他的这种做法自然引起了妻子的非议。
“家里的粮食也不够,孩子还等着吃呢,你竟然还有心思去接济别的小孩。”
“他的年纪跟儿子差不多大,但却瘦小那么多,我每次看到他,心里都不好受啊,忍不住想让他吃饱点。”
妻子想了想王建华的情况,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对丈夫的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富贵每次都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食物省下来一点,然后分给王建华,所以对家里其他人的影响也并不大。
在李富贵的接济下,王建华每隔几日就能吃上一餐饱饭。
春去冬来,时间渐渐地来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小山村里。
王建华以及李富贵的一儿一女都已成人,他们跟其他年轻人一样相继离开了这个小山村。
从那之后,王建华很少回来,李富贵也只能从别人的一言半语中得知他的消息。
后来,王建国和妻子林小凤也去外地打工了,李富贵就彻底失去了和王建华的联系。
虽然救助了王建华很多年,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从这件事情中得到回报。
虽然有时候会想起那个瘦弱的青年,但他始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儿女身上。
李富贵的儿子小李在县城中跟着亲戚学过木活,后来自己单干给城里人打家具。
他是个孝顺的人,每次从城里回来都会给父母带吃的用的,这份心意让李富贵格外满足。
但渐渐地,城里人不喜欢用中式家具了,他们更喜欢去家居城买成品的家具。
之后的那一段时间,小李生意惨淡,情况不容乐观,小李不得不另谋出路。
头脑灵活的他跟着一个施工队来到了灵宝市,在工地上干着木匠的活。
他的人脉越积越多,后来就自己投资开了一家私人的装潢公司,每年的收入都还不错。
李富贵的女儿小芳比哥哥多读了两年书,在县城的一所小学里当老师,后来就和同校的一个老师结为了连理。
女儿和女婿每个星期都会回来看望他,有时候还会接他去县城里住一段时间。
老伴去世后,他的儿女也曾把他接到身边住,但他不习惯长期住在城里,于是又回到了村里的窑洞生活。
小伙开豪车来报恩年的一个夏天,李富贵在窑洞外面的院子里吃午餐。
他周围只有两三户人家,地势非常开阔,于是他就在周围种了一些花花草草。
这个时候,村外的公路上缓缓驶来一辆豪车,豪车停在村口边,从里面走出一个45岁的中年男子。
王建华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径直来到了李富贵家,“叔!还记得我吗?我是当年的小乞丐王建华。”
此时的李富贵已经64岁,虽然两鬓斑白,但是身体依旧非常硬朗,精神也很好。
他认出了王建华,请他吃了一顿午饭,然后两个人坐在树荫下叙旧。
原来这些年王建华一直在福建沿海地带打拼,他在建筑工地上工作,后来被老板看中提拔成了小领导。
之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攒下了一笔不小的积蓄。
十多年前,他自己创业,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成为了一个包工头,后来渐渐地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临走时,王建华给了李富贵一千块钱,还把买的礼物都留了下来。
他们两个交换了联系方式,王建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李富贵打电话问候他,过年过节的时候还会给他红包转账。
年5月1日,57岁的王建华再次来到了李富贵的家中。
前些年,他只有每年过年前才会回河南看望李富贵,其他时候因为忙于生意根本没有时间回来。
不过,现在他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接替了他手中的部分事务,王建华才能有点清闲的时光。
他觉得这个小村庄就是他的家乡,这里不仅有他的救命恩人,还有他的亲哥哥。
他决定退休之后也回到这里来生活,而且还决定把房子修建在李富贵家附近。
这次回来建房子,他还是首先来拜访李富贵,又给他带了很多的外地特产。
李富贵不是挟恩以报的人,在他的心中,自己和王建华是朋友关系,所以每次王建华给他礼物和红包他都不愿意收。
但对此王建华也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我把你看成长辈,孝敬你都是应该的。”
李富贵此时已经76岁了,但身体依旧硬朗,他的儿女不让他下地干活,他在地里种了十几棵苹果树。
每天他都会去果园里逛几圈,给它们浇水施肥。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树上结的果子又大又甜,李富贵每年都会让女儿给王建华寄几箱过去。
希望这个善良的老人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