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灵宝旅游
灵宝房产
灵宝天气
灵宝新闻
灵宝特产
灵宝招聘

聚焦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以ldqu

激光疗法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30576.html
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以“高颜值”生态助力三门峡高质量发展作者:本报记者田沛来源:中国三门峡网-三门峡日报美丽天鹅城黄河公园亲水栈道美丽的黄河生态廊道灵宝弘农涧河美景白天鹅的美丽家园治理后的小秦岭风光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李晨涛摄6月3日,市生态环境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公布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攻坚战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倡导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积极加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环保实践活动中,推动形成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风尚,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三门峡凝聚共识、汇聚力量。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天,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来自全市40多家单位的余名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场宣传活动,传播环保理念,弘扬生态文明,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持续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用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回应百姓对生态环境的美好期盼。

写好“十三五”生态环保答卷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市空气质量不断优化、水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总体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我市环境攻坚三年任务圆满完成,环境质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全市“十三五”中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获“优秀”等级。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年,全年消除了严重污染天气,年—年,PM10、PM2.5、SO2、NO2、CO均优于全省均值,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高于省均值97天,全省排名第三,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排名第一。水环境质量连续领跑全省。年全市7个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为95.2%,位列全省第一。年—年3年累计获省级生态补偿奖励资金余万元。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立。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土壤污染源头得到有效治理,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实现重金属削减排放率28.3%;农村污水设施治理率从年的16%提高到39.3%。“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成立“无废城市”创建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专职负责“无废城市”创建。高标准完成《三门峡“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谋划九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类产业基地建设,目前3个国家级基地已全部获批,其中大宗固废基地、绿色产业基地均为全省唯一,第三方治理园区排名全省第一;6个省级基地已获批3个,灵宝市的冶炼废渣焙烧、废弃磷石膏利用,渑池县的赤泥综合利用,陕州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进展顺利。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年是“十三五”最后一年,也是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扎实推进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气质”越来越好一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关闭退出煤矿15处,每年去产能万吨。完成食用菌行业座生产燃煤设施的清洁能源替代,完成座烤烟房散煤替代工作,整改取缔家“散乱污”企业,完成34家企业VOCs治理、3家水泥企业提标治理。二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城市供暖普及率达85%,累计完成双替代25万余户,煤炭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80%降至73%。淘汰台燃煤小锅炉,完成27台燃煤发电机组和4台65蒸吨以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全市新能源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重达到19.8%。三是调整优化运输结构。铁路运输比例占货运总量的65%,推广新能源汽车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6万余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拆解工作达到进度要求;全面完成国六油品置换升级任务。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四是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对全市90家露天矿山进行深度整治。加强城市清洁,对7条绕城区国省干线公路开展机械化清扫保洁;对全市物料堆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举措,保障了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水质越来越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污染防治攻坚的决策部署,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围绕水环境排查整治,我市着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不断加大卢氏县淇河、老鹳河污染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水质安全;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基本消除沿河违章建筑、侵占河道、非法设障、非法采砂、乱倒垃圾等现象;开展黄河“清四乱”,推进家沿河企业、65个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危险废物企业排查整治16家,黄河三门峡水库水质由Ⅳ类提升为Ⅲ类。立足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水生态修复,实施流域重点工程项目34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实现从函谷关到黄河三门峡大坝9条支流的治理全覆盖、3个综合治理项目达到生态示范国家级标准,城市水系实现良性循环。截至年年底,全市7个国、省控断面水质累计总达标率为95.2%,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7%,全市无劣V类水质断面,水环境质量和断面水质达标率始终位于全省前列,3年累计获省级生态补偿奖励资金余万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污染物减排方面,年,我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相对于年,核算减排比例分别为16.71%和19.47%,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地质”越来越净

“十三五”期间,我市圆满完成国家和省定目标任务,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年下降28.3%。城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4个国家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持续保持稳定。我市实现全部涉农乡镇政府所在地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任务,农村污水治理率由年的16.08%上升到39.3%。完成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共谋划黄河流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4个,涉及30个乡镇个行政村,拟投入资金6.81亿元。与此同时,我市“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市“无废城市”创建领导小组按照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工程体系四大体系类别,全力推进四大类35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农业固体废物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生活固体废物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和保障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涉及矿山、生活垃圾、“无废城市”智慧平台、生活方式、危险废物管理、尾矿库、医疗废物、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生态旅游、快递绿色包装等方面工作,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创建。通过制定“无废城市”项目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规划、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单位信用体系、生活垃圾运营单位信用体系,实施失信惩戒机制、黑名单制度,优化市场环境,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深度谋划“三国六省”九大基地,正在6个县(市、区)通过建设24个涉及生活、工业、农业等领域重点项目,积极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创建类型涵盖学校、小区、餐饮、商场、工厂、酒店、景区和机关等八大类社会生活单元共计个,让“无废城市”创建逐渐开花,最后形成覆盖全市、全民参与的“无废城市”运转新模式。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十三五”期间,虽然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三门峡作为资源型城市,依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长期累积叠加,传统煤烟型污染与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污染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建筑施工、交通环境污染交织,环境安全隐患依然突出等短板问题。为了实现“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市生态环境局将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抗风险”为重点,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促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风险有效防控,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生态保护工作基础保障。以更加完善的法治保障推动更大力度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成果。要强化联防联控,探索生态环境领域协作机制。确保“整体一盘棋”,区域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专项资金支持比例。加大项目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专项资金支持比例,调动基层申报项目的积极性。要强调因地制宜,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持续推进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全面提升沿黄矿山生态修复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推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有效达到碳中和、污染源头化治理的目的。抬头有蓝天白云,出门看绿树繁花、湖边赏天鹅蹁跹……这些看得见的“环保成绩单”,擦亮了天鹅之城的生态底色,也给三门峡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绿色幸福感。“十四五”开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环保铁军”必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强硬的措施、最严厉的问责,不折不扣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着力补齐污染防治短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描绘崤函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baozx.com/lbfc/27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