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灵宝旅游
灵宝房产
灵宝天气
灵宝新闻
灵宝特产
灵宝招聘

忠保国与蒲剧史

《忠保国》一剧,写的是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一出历史戏。明穆宗死后,太子年幼,李艳妃垂帘听政。其父李良,阴谋篡位,艳妃欲让帝位于其父。定国公徐延昭、兵部侍郎杨波,在龙凤阁严词陈诅,艳妃执意不听,定于八月中秋让位。后来,李良封锁昭阳院,李艳妃醒悟,但其时只能独叹奈何。宫中侍女徐延昭的女儿徐千金,相劝艳妃写了诏书,并设计在娲皇楼上用箭射入杨府。杨波命义子快腿兆飞到潼关搬来杨家兄弟兵将。徐杨二进宫,艳妃方以国事相托。李良美梦成空,被杨家兵将活捉送入高墙。杨波扶保幼主登基。

《忠保国》剧目的演绎最早出现于何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从现有的一些史料看,清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中已载有《进宫》《大保》剧目。清人焦循在其所撰《前部农谭》中,也有列《龙凤阁》剧目(《忠保国》又名《龙凤阁》)。说明此剧至迟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已在民间上演。已故著名蒲剧史学家墨遗萍老先生在其所著《蒲剧史魂》中也指出,清乾、嘉时《忠保国》剧目已为“西路”蒲剧常演的剧目之一。蒲剧早期著名演员郭宝臣,清同治年间(-)赴北京学戏,出师后上演的剧目中即有《二进宫》,可惜未留下相关资料,只有反串《二进宫》花脸留声唱片行世。《忠保国》一剧的折子戏《二进宫》,京剧演绎最为成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尚小云(饰李艳妃)、谭小培(饰杨波)、裘桂仙(饰徐延昭)联袂演出,因都是名演员,他们的《二进宫》一时轰动京都,深受群众喜欢。到了四、五十年代,随着谭派、裘派传人谭富英、裘盛戎的成名,张君秋(饰李艳妃)、谭富英(饰杨波)、裘盛戎(饰徐延昭)三位名家合作演出《二进宫》不逊前辈,称为珠联璧合的教学标准戏。

年冬,我始写《平阳是中国戏曲形成的摇篮》一书,在写作过程中曾对《忠保国》一剧为何人所写?这个剧本出笼的目的何在?《忠保国》一剧被蒲剧搬上舞台最初应在何时?《忠保国》一剧同蒲剧的历史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资料查阅和研究。(一)从剧本本身分析看。《蒲州梆子传统剧本汇编》第三集《忠保国》一剧,共十五场。其中第六场写的是兵部侍郎杨波命义子,快腿兆飞潼关搬兵,这是一出过场戏。剧中兆飞为丑角行当,整场戏全为念白。

原文如下:

兆飞:(上)张义门也过来了,芦沟桥也过来了,把我这身子活动活动好上路。长辛店起了身了!良乡县、豆店、涿州、张飞庙、张飞鞭掂一掂、误了路,回来者跑。北天门、南天门、东天门、西天门,进了山,怀阴县,石帖、五侯、石帖刀子、五侯寨、过了五侯买不下菜,吃不上菜也得跑。榆次城、祁县、太谷、平遥、介休、灵石城、上坡呀上到顶、坡上就到韩信岭,越刮风越寒冷。下坡好轻松,顺路走到头、郭家沟里好馒头,吃了一个误了路,回来者跑。霍州城、穿街过,赵城过了上纪落,下纪落、苗村、玉村到官庄,官庄桥是好桥,两旁站着狮子头,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回来者跑。说洪洞到洪洞,莲花长在城壕中,东面玉峰山,西面汾河滩,大路就在城照南,误了路回来者跑。高河店高河桥,顺着大路往南跑,前面就是党家堡,过了坂下平阳府,平阳府大鼓楼,半截塞到天里头。歇一歇缓一缓,鼓楼下边喘一喘,鼓楼底下吃喝好,羊杂碎一碗能吃饱,回来者跑。史村,高显没县城,郭马望侯马,望的两眼花,涅口山,东镇滩、闻喜城小郭店、水头镇、将军庙、北相镇上羊肉泡,李汉街,白葡沟,过了高土是雨子、大跳一步是坡底,进了蒲州城了!先看一看我二杆子四哥去。(下)。

这种如数家珍,对沿途所经山西各地的地名、风物。熟习程度,使人感到故事就发生在三晋大地。地域风貌不仅深深吸引了观众,而且能让人萌生这样一个念头,《忠保国》一剧的编撰,似乎为晋人所写;更贴切点说,这幕剧的作者应出自原平阳人,即今晋南人之手。

年,我同江羽、任重远(均已故)两位老师写《蒲剧名家十三红》一书时,谈到蒲剧历史上的“十三红”老艺人这样讲:“抗日战争初期,他在西安演戏,落脚‘晋风社’,听老师傅们传言,《忠保国》《假金牌》两个剧目,是明代晚期蒲州梆子艺人所写。”他还说:“剧本的作者是芮城县的一位举人。他酷爱戏曲,而且自此之后终身再未进第。”由此看来,《忠保国》一剧的编撰者出自平阳人之手,当无疑惑。

(二)从剧本中的人物和历史背景看。《忠保国》京剧又称《龙凤阁》,由《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三折戏组成。而蒲剧《忠保国》剧本则由十五场组成。其中十四、十五两场戏和京剧《二进宫》相同。《二进宫》这折戏是《忠保国》全剧的精华。是一出以青衣、须生、花脸对唱见长的唱工戏,若能名家配合便能各抒其长,让观众大饱眼福。《忠保国》全剧的主要人物,也由此3人组成。即:李艳妃青衣,杨波老生,徐延昭大净。

据明史记载:李艳妃山西翼城人,万历皇帝的生身母亲。李艳妃原是一名普通宫女,因受穆宗恩宠,隆庆元年()封为贵妃,万历皇帝登基()后,封其为慈圣皇太后。

这里所说的《二进宫》一折戏中的杨波,即明嘉靖、隆庆、万历间兵部侍郎杨博之原型。杨系山西蒲州人,这就能看出《忠保国》一剧中三位主要人物,有两位是平阳人。杨博嘉靖八年()进士,因谙练军事,具有远见卓识,多次边塞御敌有功,受皇帝赏识,由兵部武库主事,逐步升迁为兵部职方郎中,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等职。隆庆年间(-),有人弹劾他庇护乡人,杨向皇帝连上奏章,迄求退休。皇帝不允,而且斥责弹劾者,为杨晋级少傅兼太子少傅。万历登基后,张居正勾结宦官冯中诬陷首席大学士高拱,差刺客行刺皇帝,欲置高于死地,又是杨博出面辩解,高拱才被得救。

《明史》评价杨为人正派,主持公道,“临事安闲有识量”,德高望重,有长者风度。

另据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李金海所著《戏苑史海一得录》载:“《蒲剧史魂》称,明嘉靖年间,蒲州老杨博、王崇古总督宣化、大同、三边及后,与张四维(山西蒲州人)先后入朝当国,‘蚁附日众’,使蒲剧转战京师。这种历史背景,为蒲伶所用家乡戏曲去塑造杨博的舞台艺术形象,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显然蒲州梆子《忠保国》剧目的出现和这个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段论述很为实际和精到。应该说《忠保国》一剧的出笼系蒲伶为老杨博祝寿之作。且从剧本的写作手法看,蒲州梆子《忠保国》由十五场戏组成,这同明早中期戏曲沿用元人杂剧的写作手法,不无关系。而京剧《龙凤阁》则由《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三折戏连演,习称(大、探、二)。两者相比较,显然蒲州梆子《忠保国》剧本创作于前,京剧《龙凤阁》创作于后。

(三)又据已故蒲剧史学家墨遗萍老先生年春所撰《蒲剧小史》载:“于此不相先后,又有蒲州张四维者嘉靖进士,万历间以张居正荐得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谨事居正不敢相可否。居正卒,四维当国,力反前事而攻讦居正。相传晋南流行之《假金牌》一剧,即当日四维投意蒲伶而为之者。”

上述几则历史事实至少可以让人明白这样几个问题:①明嘉靖隆庆万历间,朝廷中上有平阳慈圣皇太后,下有杨博、张四维、王崇古等文武重臣,反映出这一时期平阳人在朝中的地位。②《忠保国》剧本之创作,出此蒲伶之手。③蒲州梆子北上进京演绎的时间,应同剧目出笼的时间相一致,约在张居正卒折前后。《忠保国》一剧是为杨博祝寿而作;《假金牌》剧目是为攻讦张居正而写。《忠保国》演出于前,《假金牌》创作于后。(作者狐玉林,系原临汾地委政研室主任;文中图片为灵宝蒲剧团《二进宫》剧照,郭作民摄)

狐玉林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白癜风中药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baozx.com/lbfc/2233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