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上方↑“三门峡生活网”即可订阅本刊。
陕州区原名陕县,于年3月正式更名陕州区,为三门峡市市辖区。陕州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地处豫、晋、陕结合部,与渑池县、灵宝市、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
历史沿革
据资料显示,在陕县这块土地上,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息繁衍。新时期时代(距今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陕县西张村、菜园、窑头、人马寨、张汴、西王等地。
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陕县是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公元前16世纪至11世纪,陕地属商朝。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分封焦国、虢国于陕境,陕地先后属焦、虢。尔后,陕地成为西周初期两大统治区域的分界线。“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这就是著名的分陕而治。陕西省之得名亦源于此。
公元前年,“虢人灭焦”,陕地归虢。公元前年,虢国为晋国所灭,陕地属晋。公元前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陕地分归魏国。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年)置陕县。此后,秦国与魏国在陕地多次征战,陕地时而属秦,时而归魏。公元前年,魏国被秦国灭亡,陕县地域从此归秦,隶属三川郡。
西汉时,陕县归弘农郡。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年)置陕州,之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陕县均属陕州。
清雍正二年(年),改升直隶州。
民国二年(年)废州置县。民国十七年(年),属河南省第三行政区管辖。民国廿一年(年),属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管辖。其间陕县均为行政公署驻地。
年5月,陕县解放,归属河南省陕州专员公署管辖,为陕州专署驻地。
年4月,陕州专区撤销,并入洛阳专区,陕县归洛阳专区管辖。
年底,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动工兴建,陕县并入三门峡市。
年10月与三门峡市分开办公。年3月恢复陕县建置,县委、县政府设于三门峡市,隶属洛阳专区。
年4月,撤销洛阳地区,三门峡市升格为省辖市,陕县归三门峡市管辖。
年5月,陕县县委、县政府机关迁至县西大营乡温塘村办公。
年,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营乡和西张村乡撤乡设镇。
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陕县人民政府从三门峡市区迁至陕县大营镇温塘村。
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陕县撤县设区,新设立陕州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年,陕县辖4个镇、13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张汴乡、张湾乡、宜村乡、菜园乡、东凡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柴洼乡、大延洼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
年,陕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延洼乡并入观音堂镇,撤销柴洼乡并入王家后乡,撤销东凡乡并入菜园乡,撤销宜村乡并入西张村镇。截至年12月31日,陕县辖4个镇、9个乡: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张汴乡、张湾乡、菜园乡、张茅乡、王家后乡、硖石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共有9个居委会、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
年底,全县共辖4个镇(大营镇、原店镇、观音堂镇、西张村镇)、9个乡(张汴乡、张湾乡、菜园乡、张茅乡、硖石乡、王家后乡、西李村乡、宫前乡、店子乡)、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止年7月,全县共13个乡镇,个村委会,个村民小组,9个居委会:
大营镇:大营、黄村、南曲沃、五原、峪里、寺古洼、兀家洼、温塘、吕家崖、辛店、城村、官庄
原店镇:原店、岔里、新建、寨根、郭家;居委会(6个):东一区、东二区、中区、西区、北区、市场
张汴乡:张汴、窑底、曲村、北营、庙后、西王、刘寺、卢庄、寺院、草庙、西过
张湾乡:新桥、土桥、尤湾、蔡白、柳林、西罐、张赵、三元、七里堡、关沟、上陈东、新庄、芦村、桥头、红旗、雷家湾、指望、大坪、下陈东;南关(现属开发区)
西张村镇:张一、张二、张三、张四、陈村、赵村、水淆、石原、辛庄、凡村、庙上、南原、坡头、东窑院、窑店、反上、庙洼、寺下、白草湾、涧里、涧西、人马、前关、后关、沟东、西阳、人马寨、窑头、王村、丰阳、太阳、东阳、营前、南沟、东沟、宜村、西沟、五花岭、丁管营、大安头、小安头
菜园乡:菜园、北湾、南湾、南县、交林、石门、双庙河、卫家庄、草店、雁翎关、刁家、官村、桃王、中庄、过村、赵原、下庄、上窑、东寨、沟南、芬沟、田家庄、杜村、东凡、西凡、南阳、北阳、桥洼、杠庙、坳渠、崔家、东梁、连家洼、后架河
张茅乡:东村、南头、位村、宋王庄、贯耳沟、麻塘湾、韩家沟、西崖、张茅、后崖、丁家庄、苏村、杨村、草地、清泉沟、竹园、白土坡、庙坡、西坡脑、瓦山沟、刘家河、山口
王家后乡:老泉、王家后、燕山、赵里河、东庄、庙前、鹿马、上庄、朝阳、龙潭、葫果、贺村、坟上、柴洼、赵庄、崖底、支社、刘家山、柏树山
硖石乡:石门沟、庙沟、王庄、硖石、车壕、王家寨、三教地、卫家沟、南坡、高崖、荆山、黄坡、东岭
观音堂镇:观音堂、南寨、韩岩、石堆、七里、张村、阮坪、段岩、石壕、段家??、江树腰、葛条沟、下潮、铧尖嘴、糯米沟、君王、芦草、窑院、刘庄洼、韩洼、阳洼、大延洼、陈营、界岩、韩庄;居委会(3个):观音堂街、观音堂煤矿、甘壕煤矿
西李村乡:李村、唐家沟、岩里、河洼、原村、泉沟、柳沟、陡沟、白埠、杨岭、王彦、上断、龙脖、吴家坑、王营、张沟、陈家庄、元上、访礼、魏家窑、岳庄、下张、高沟、寨上、南岩、塔罗、古店
宫前乡:宫前、岳家沟、池芦、韩川、卸花池、蔡家湾、池头、头峪、五峪、黑山沟、青涧、马圪瘩、杏花、苇元沟、刘家庄、铁炉沟、太子沟、瓦窑沟、金凤、三道院、明山、竹园、西坡、杨河、农场
店子乡:大石涧、店子、黄塘、湾子、栗子坪、白石崖、宽坪、陈家原、杨家河
人口
截止年,全县总人口人,其中:大营镇人、原店镇人、张汴乡人、张湾乡人、西张村镇人、菜园乡人、张茅乡人、王家后乡人、硖石乡人、观音堂镇人、西李村乡人、宫前乡人、店子乡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归三门峡市管辖。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和湖滨区。地处北纬34°24′至34°51′,东经°01′至°44′,东西长65.25公里,南北宽48.8公里。
全县国土总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大营镇88.66平方公里、原店镇19.73平方公里、张汴乡.38平方公里、张湾乡65.29平方公里、西张村镇.89平方公里、菜园乡.24平方公里、张茅乡84.85平方公里、王家后乡.04平方公里、硖石乡70.39平方公里、观音堂镇.04平方公里、西李村乡.17平方公里、宫前乡.87平方公里、店子乡.18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陕县地势南高北低,东峻西坦,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状。地貌基本可分为山区、丘陵和原川3种类型。山区为中山和低山。中山分布于县境南部;低山分布于县境东北部。丘陵主要分布在县东,最高点马头山海拔为.5米、熊耳山海拔为.3米;县西部为原川区,本区黄土层厚约20米至70米,地面由南向北呈阶梯降落。海拔最低米,最高为6米,相对高差为8米。
地理气候
陕县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制,气候干冷,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夏季炎热、雨涝;秋季气候凉爽,雨水减少。以候温(5天为一候,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大于22摄氏度为夏,小于10摄氏度为冬,介于10摄氏度至22摄氏度之间为春秋划分季节。春季总天数为56天,夏季为天,秋季为66天,冬季为天,冬长春短、四季分明。
水文
陕县河流总属黄河水系。全县共有大小河流33条,西部和北部流域面积9平方公里,内有大小河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平方公里以上的3条(苍龙涧、青龙涧、清水河),由南向北注入黄河;东南部为洛河水系,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内有大小河流1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条(永昌河、大石涧),自西向东注入洛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止年7月,境内发现矿产地个,其中中型矿床13处,已发现矿藏32种,探明储量的3种,保有储量居全市前三位的有2种,已开发利用的有8种。黄金矿主要分部在陕县南部崤山腹地,矿产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二位,已探明储量30余吨,已知金矿床、矿点、矿化点总计17处;铝土矿已发现矿产地10处,总储量约1亿吨;煤炭有9个煤田,探明储量近3亿吨,保有储量约为2.2亿吨,年产量约多万吨,居全市第3位;石灰石矿探明储量近2亿吨,年产量近万吨。
地热矿泉
地热矿泉水是位列该县黄(黄金)、白(铝土)、黑(煤炭)、水(地热矿泉水)4大优势资源之一。境内地热矿泉水分布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泉口水温65℃左右。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水中富含钾、钠、钙、镁等对人体有益的宏量和微量元素,适宜饮用和洗浴。
植物资源
陕县植物属华北植被类型,境内有植物余种,分种植作物和树木两大类。种植作物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药材等;树木全县共有树种余种,分用材林和果树两大类。用材林为泡桐、大叶扬、国槐、刺槐、椿树、楸树、箭杆扬等;果树为苹果、桃、杏、梨、柿、核桃、枣等。
动物资源
境内动物有余种,分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两大类。
家畜家禽6年末大牲畜存栏14.49万头、猪12.34万头、羊15.39万只、家禽.03万只;野生动物有珍稀鸟类白天鹅以及豹子、狼、山鹿、羚羊、山猪、獾、狐狸、啄木鸟、喜鹊等。
经济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亿元,较年增长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亿元,较年增长25.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93亿元,较年增长17.3%,收入规模和增速均在全市排名第三,全省排名第21位,比年前移1个位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6亿元,较年增长14.6%,全市排名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较年分别增长9.7%和13.3%,均在全市排名第三。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1∶37。
第一产业
年,全县粮食总产1.2亿公斤,果品总产5.5亿公斤,生态林营造7.9万亩,蔬菜总产3.1亿公斤,新发展各类规模养殖场30个,食用菌产量3万公斤。截止4年3月,全县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全县注册成立家庭农场1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0家,9年成立了首家生态养殖合作社“陕县恒源生态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21个。
第二产业
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亿元,增长10.3%;完成增加值56.2亿元,增长13.8%;实现利润5.7亿元。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加快,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1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税收3.2亿元。
第三产业
年,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4A级景区初验;高阳山温泉商务会议度假区和陕州地坑院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在黄河旅游节期间,举办陕县地坑院民俗文化旅游节,陕县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9亿元。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年,县乡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13.5亿元,比年增加1.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6%,解决5.2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4个贫困村户人搬迁任务,贫困人口脱贫人。实施“崤函创业扶持行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1亿元;全县养老、失业、医疗等五项社会保险完成2.36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5.3%和18.7%,发放城乡低保金万元,受益群众1.2万户1.9万人。
文化事业
年,崤函古道申遗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陕县庙上村地坑窑院、安国寺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电视专题片《人马寨》获得“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民俗影像作品奖;蒲剧《人间第一情》获河南文华剧目一等奖。
教育事业
截止年9月,陕县有县直学校18所:陕州中学、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陕县第二高级中学、陕县中等专业学校、陕县教师进修学校、陕县实验中学、陕县第一初级中学、陕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陕州外国语学校、陕州小学、陕县实验小学、陕县第二实验小学、陕县第三实验学校、陕县第四实验学校、陕县实验幼儿园、陕县第二实验幼儿园、陕县县直幼儿园、陕县特殊教育学校。
有乡镇中心校15个:大营中心学校、原店中心学校、张汴中心学校、张湾中心学校、张村中心学校、张村第二中心学校、菜园中心学校、菜园第二中心学校、张茅中心学校、王家后中心学校、硖石中心学校、观音堂中心学校、李村中心学校、宫前中心学校、店子中心学校。
医疗卫生
年,全年县财政支出1.28亿元改扩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1.4万平方米,医院改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农合全年补偿医疗费.5万元,受益群众39.9万人次。
交通运输
1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8公里,其中县道.8公里,乡道.5公里,村道.5公里。全县13个乡(镇)个村全部通油砼路。
截止年7月,境内建有国家大二级铁路枢纽编组站三门峡西站和郑西高速铁路三门峡南站。陇海铁路、郑(州)-西(安)高速铁路、连霍高速公路、和国道、和省道纵横交错,通往各乡(镇)和各行政村的公路全部实现了沥青或水泥硬化路面。
风景名胜
历史文化
地坑院
地坑院,又名天井窑院,起源于人类早期穴居,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居中最有地坑院
特色的生土建筑之一。陕县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辖区内张村塬、张汴塬、东凡塬,四周陡峭,顶部平坦,土质粘硬,地下水位较深,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加之少雨的干旱气候,是地坑院出现并延续千年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在陕县集中连片的地坑院村落有多个,分布在县内6个乡镇,有近00座院子,遗存下来最早的院子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居住已有六代人。
空相寺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熊耳寺,又名达摩塔院。位于陕县西李村乡境内。寺院始建于东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曾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被誉为中州四大名寺。
空相寺的得名,源自创立中国禅宗的达摩大师。公元年,达摩大师讲法时安然圆寂,葬于定林寺,寿岁。粱武帝萧衍为表彰达摩大师无量功绩,亲自撰文树碑。其弟子出于对大师的崇敬之情,演绎出大师“西归”之说:称东魏使臣宋云见大师于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一带)携只履西归,定林寺只留下了另一只鞋子。为此,魏孝静宗特令,将定林寺改为空相寺。
石壕古道
石壕古道遗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石坂坡上的车壕印痕全长约余米,路面宽约6至8米,辙宽1.06米。车辙壕深0.25米,系车轮在石坡长期压辗而成。古道略呈西北、东南向。当年唐朝大诗人杜甫路过这里,曾写下著名的《石壕吏》。4年6月22日,崤函古道石壕段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安国寺
安国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寺院殿堂彩釉筒瓦,俗称琉璃寺。安国寺始建于隋,历代均有修茸。寺院依山而建,以火墙为界分为前后两处院落,包括山门、前、中、后佛殿三重及正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院内总面积平方米,其砖雕、木雕制作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豫西地区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体之一。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风景
甘山国家森林公园
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三门峡市区南20公里处,总规划面积78.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森林蓄积量50余万立方米。已建成森林游憩区、红叶观赏区、水上游乐区、蝴蝶谷景区和甘山文化区五个景区。境内最高峰甘露峰海拔.6米;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1个,最高可达0个,是中心城市市区的余倍;设有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山地自行车驿站和甘山滑雪运动中心。4年5月,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示,成为陕县首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雪花谷景区
雪花谷景区位于陕县店子乡境内,距三门峡市50公里,距陕县县城70公里,从连霍高速公路三门峡出口或陇海铁路三门峡站下车,可直达景区,行程50公里。4年8月经省旅游局批准设立。
(来源:三门峡生活网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民政部网站)
推广:三门峡生活网新闻投稿邮箱servicesmxe.cn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