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提要:
1、我国煤炭区域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主要从煤炭现有存量、未来新增以及关闭退出产能三方面来分析。第一从现有煤炭存量情况来看,“三西”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第二从未来新增产能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晋、陕、蒙、宁地区煤炭建设产能为8.2亿吨,占全国建设产能的78.07%,而西南部地区煤炭建设产能仅为1.03亿吨,从建设产能的规模来看,未来我国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三西”地区。第三从煤炭“去产能”来看,根据年煤炭去产能计划,我国西南部地区关闭退出煤炭产能高达万吨,占比存量产能的11.7%,而晋、陕、蒙、宁地区煤炭去产能不到万吨,去产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结构性矛盾。
2、“西煤东输”是我国煤炭的主要运输方式。三西地区的煤炭通过“铁水联运”及“海进江”运往全国主要煤炭消费省区。主要运输路线1)大秦铁路—秦皇岛(曹妃甸港辅助下水),大秦线运能4.6亿吨,17年以来基本满负荷运行,目前秦皇岛港存在被限流可能,大秦线基本没有增量空间;2)朔黄铁路—黄骅港,朔黄铁路运能3.5亿吨,运量增幅极限在0.5亿吨左右,朔黄线综合运价相对大秦线低30%左右;3)瓦日铁路—日照港,瓦日线18年运量万吨,与其2亿吨的运能相比未来增量空间较大,主要下水港口日照港的煤炭运输能力也尚未完全释放,运能潜力较大。
3、浩吉铁路:贯通“三西”与“两湖一江”的南北煤运大动脉。1)浩吉铁路全长公里,设计输送能力2亿吨(建成初期达到1亿吨),计划今年年底通车,浩吉铁路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我们预计未来运价的确定应该以运量为导向,主要为了调整煤炭区域性结构矛盾,其次才是利润导向。浩吉铁路运力的释放一方面取决于上游煤源点的供给情况,另一方面取决于下游的输运情况,而下游实际承担的疏运量主要是由电厂和煤炭储运基地共同组成。
2)浩吉铁路上游煤炭资源丰富,作为“三西”地区未来唯一的中部地区运煤通道,上游辐射东胜、乌海、准格尔、包头、榆林、彬长、黄陵、蒲白、彬长等动力煤矿区,同期完工的靖神铁路(陕煤化集团持股比例为53%,设计运量近期5万吨,远期万吨。)将承担50%的煤源。
3)浩吉铁路下游储配基地及疏运方式逐步建设完备。目前,湖北荆州铁水联运基地已接近建设尾声,到年9月完工后可实现煤炭物流量万吨/年,码头吞吐量2万吨/年,湖南省煤炭疏运系统建设进度相对较慢,岳阳及华容铁水联运基地将在年开工建设。
4)与现有煤运方式相比,浩吉铁路经济性优势突出。我们选择了大秦线、朔黄线、瓦日线、准池线和朔黄线铁水联运成本对比,在现有运费情况下,浩吉铁路煤炭运输到“两湖一江”较大秦线-海进江的运输成本节省45-55元/吨左右,即使通过运费成本更低的朔黄线,浩吉铁路仍然有10-20元/吨左右的成本优势,同时,考虑到铁路运输的时效性以及安全性较好,浩吉铁路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5)浩吉铁路的开通将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因资源禀赋差异带来的各种区域性结构问题。一方面,浩吉铁路的开通将修复中部地区结构性区域矛盾,平抑西南部地区的高煤价,对于上游煤炭企业来说,运输壁垒消除,成本端将成为我国西南部煤炭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中间运输环节产生的成本红利80-亿将由煤、电企业共同分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